-
张炜:稿纸的作用
为什么写稿子的人要用稿纸呢? 一个方框一个方框的,这除了排版的需要,还因为句子到了应该断开的时候,标点是要占一个格的。
-
王尧:我以忧伤温暖苍凉虚构记忆
二十年前,我写下了:“我坐在码头上,太阳像一张薄薄的纸垫在屁股下。
-
郑小驴:小说的万花筒
2006年永远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
范若丁:历史的洪流与微尘
少年的我,第一次看到黄河,第一次站在黄河岸边,就被它宏博、雄浑、而又悠然自在的形象震慑了。
-
《金枝》创作谈:我的父亲母亲
创作《金枝》的构想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在一次采风的路途中,我和一个朋友聊到我的家庭。
-
曹军庆:我只想记住那些面孔
写作于我,最好能是一件永远无法完成并且永远都在进行着的事情。
-
《秋水长天——王勃传》:以六经注六经
不止是诗人,名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更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
张文宏的人生信条——正直、谦逊、踏实、节欲
张文宏讲过很多话。
-
《珠穆朗玛日记》:雪峰前的心跳声
8848.86米,是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新“身高”。
-
杜梨:文明的竞技——仿生与永生
欢迎来到孤山骑士的多维空间,你可以通过无数种入口来揣摩这个故事,我在这个故事里布置了大量相互对应的细节,希望可帮助你通关。
-
林森:孤岛与天地
海南岛纳入中华文明版图的时间很晚,在很多年里,那里的图景不被看见、那里的声音不被听到、那里的风暴不会吹拂到中原。
-
孤岛与天地:我为什么要写《岛》
林森,作家,《天涯》杂志主编。
2020-12-29
-
董夏青青:不是每只狍子都跑得快
去年冬天,朋友王苏辛在她的微博上写下一段话: “如果一个人能知道,他看到这世上多少恶意,就有责任补上接近重量的善意,那才是一个好世界有可能到来了。
-
李苇子:父辈的足迹与巴洛克时代的骷髅头
1981年农历十月底的某天,姥姥带着二舅和四姨坐上了从临沂去济南的长途大巴,他们要从济南换乘午夜的列车,赶赴千里之外,滴水成冰的“金色鱼滩”。
-
苏童:我为什么不会写杂文
作家如我,多年来睁大眼睛观察着世界这个巨人。
-
刘庆邦:数不清的细节组成我们的人生
首先我个人认为小说是一种美学现象,或者说小说是一种以词表意的美术。
-
甫跃辉:云边有路许谁知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020-12-27
-
勋章不会迟到,英雄闪耀星空
一位在国民党军队里挨打受骂不堪虐待的伙夫,一次次受尽欺凌设法逃跑,而在人民军队里,他何以不畏生死冲锋在前,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战斗英雄? 一位在朝鲜战场上孤身阻敌的志愿军士兵,何以能向死而生血战到底,阻挡了汹涌而至的敌人,创造了青史留名的卓著功勋? 一位曾经激励过黄继光的英雄楷模,何以在大西南山区里几十载隐姓埋名,即便历经坎坷也坚守初心、不改本色? 这不止是一名志愿军英雄的生死传奇,还浓缩一代军人的精神缩影;这不止是一个孤立偶然的英雄故事,还昭示了一支军队百炼成钢的历程。
-
贾平凹:我心目中的小说
我的小说越来越无法用几句话回答到底写的什么,我的初衷里是要求我尽量原生态地写出生活的流动,越实越好,但整体上却极力去张扬我的意象。
-
蒋子龙:姑且称作“笔记小说”
我的材料库里有许多“边角余料”,舍不得用在虚构的小说中,丢了更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