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田间来,还回田间去”
《田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现当代著名诗人。
2025-07-22
-
师陀与杨刚的交往
1940年11月至12月,《争斗》前七章在香港《大公报》连载 85年前,香港《大公报》的一个人事变动,为作家师陀创作反映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争斗》创造了机会。
2025-07-22
-
血筑长城——古北口打响北平抗日第一枪
说起长城抗战,人们首先想起的,大多是《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既是29军在喜峰口用大刀铸就的英雄叙事,又是抗战的精神图腾。
2025-07-22
-
音乐中流淌的抗战史诗
音乐,无形无色,却往往是最有棱角的利器。
2025-07-22
-
藏书票:一部人书互动的文化史
狄更斯的藏书和纹章藏书票(左),徐家汇藏书楼提供 我国报刊上刊登的第一张英国藏书票图片,黄显功提供 以纸为媒的历史记录,既有文字的书写,也有图像的描绘。
2025-07-22
-
徐光耀:从红小鬼到嘎子之父 百岁人生铸就烽火笔魂
盛夏的阳光热烈奔放,怀着崇敬的心情,见到期颐之年的著名作家徐光耀,老人精神矍铄,目光中透着睿智与和蔼。
2025-07-22
-
束沛德:我尝到了酸甜苦辣
张光年(右)和本文作者束沛德的合影 悠悠人生路上,喜怒哀乐或酸甜苦辣,往往不期而遇。
2025-07-21
-
胡文辉:《聊斋志异》与金庸——为类型文学辩护
一 《聊斋志异》写鬼狐,金庸写江湖。
2025-07-21
-
孙郁:文章家费孝通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五日,费孝通与本文作者摄于北京三联书店 费孝通的名字一直罩在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影子里,文学天赋反而被淡化了。
2025-07-21
-
新国家与旧出版:1949年后的世界书局
目前,学界关于1949年后私营出版业的探讨,多从宏观视野出发,阐述行业巨变。
2025-07-21
-
《毕业歌》:一首唱响全国的青春战歌
《毕业歌》手稿 资料图片 1934年,沪上秋风瑟瑟,一位年轻的作曲家正在斗室中忘我地创作。
2025-07-20
-
国之歌者 传唱千秋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展柜中,静静地放着一把琴身已斑驳的小提琴。
2025-07-18
-
牧之先生,《文史知识》一直珍存着
读了2024年11月8日《中华读书报》杨牧之先生的文章《臧老看过的杂志,还保存着吗?》,欣喜之中,我真可说是感慨系之。
2025-07-18
-
张季鸾交友琐记
1926年9月,《大公报》以大公报新记公司的名义重新注资复刊。
2025-07-18
-
沈从文与颐和园霁清轩
小学时代的颐和园春游,可说是一件欢呼雀跃的大事,母亲会破例给一毛钱零花,一个义利圆面包,煮两只鸡蛋,这些吃食平日里难得一吃。
2025-07-18
-
数理化三科才考了25分 为什么钱伟长非要弃文从理
钱伟长(1912—2010)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偏僻村落,虽然家境清寒,但他聪颖好学,自幼随四叔、国学大师钱穆熟读经史子集,国学功底扎实,在读完两年初中后,便考入苏州高中。
2025-07-17
-
烽火弦歌里的文人脊梁
1937年,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
2025-07-17
-
延安戏剧中的抗战书写(1935-1949)
引 言 延安戏剧作为中国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空间地域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文艺样式。
2025-07-17
-
十六封抗战家书的“寻亲”路
父亲:早上刚发了一封信,今天上午十点,又接到一封家信。
2025-07-17
-
《大刀进行曲》:用歌声作为抗战杀敌的武器
佟麟阁将军纪念馆馆藏的二十九军大刀 资料图片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进攻宛平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0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