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汉明:穆旦与卞之琳
穆旦(左)与卞之琳(右) 一 一九九八年,穆旦西南联大的同班同学赵瑞蕻在回忆老师冯至先生辞世五周年之际,有过这么一段回忆: 一九四〇年夏我大学毕业后,在昆明“基本英语学会”(Basic English Society)工作时,在街上几次遇到冯先生,向他微笑鞠躬。
-
张爱玲的“京剧味道”
“平剧圈里有张腔(张君秋),上世纪40年代风靡一时……小说界也有张腔,肇始者不是别人,正是张爱玲。
关键词: 张爱玲2022-10-18
-
“杂学”是如何炼成的:金克木的治学与交游
《读书·读人·读物:金克木编年录》 黄德海 作家出版社 谈及学者金克木的人生经历,最令人津津乐道者,自然是他虽只有小学文凭,却坚持勤奋自学、转益多师,不仅掌握梵文、巴利文、乌尔都语、印地语、世界语等多种语言文字,而且还在文学、哲学、历史学,甚至天文学、逻辑学、数学等领域内皆有造诣,最终成为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名教授。
关键词: 金克木2022-10-14
-
世界文学选集中的鲁迅——以英语世界为例
一、引言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鲁迅作品就已跨越国界,开始了在广阔的世界文学场域的旅行。
2022-10-14
-
“倚杖听江声”——杖与苏轼的身心依托
“杖”在苏轼作品中出现70余处,如“倚杖听江声”“竹杖芒鞋轻胜马”等,多写其拄杖而行,并集于贬谪黄州后。
关键词: 苏轼2022-10-11
-
“中期鲁迅”研究刍议
一 、必要性:从“两阶段论”到“中期鲁迅” 既往的鲁迅研究,一般以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为界,将鲁迅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主题是“思想启蒙”,后期的主题是“共产革命”。
-
刘润涛:鲁迅家世考
长期以来,受周氏族人亲友著述1及绍兴鲁迅故居建筑规模的影响,学界多强调周家曾是绍兴的巨姓望族、读书世家,虽因太平天国运动、族人不事生计等原因家道式微,但大族世家的遗风尚存。
-
永远39岁的嵇康
《笑傲江湖》中,曲洋与刘正风因音乐而相知,因相知而惹出祸事以致双双赴死。
-
他笔下的人物都是真挚的——兼说《孙犁年谱》
《孙犁年谱》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觉得心头无比轻松。
-
古文字学家陈梦家的河南情缘
2019年底,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1959年写作的豫剧《红日》手稿突然亮相上海朵云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最终以74.75万元的价格成交。
2022-09-30
-
第一位进入陕北红区的女作家
1936年9月,丁玲从上海登上西行的列车,到达西安,决心投奔陕北红色根据地,寻找一个革命作家的精神归宿。
关键词: 丁玲2022-09-30
-
张清华:郑敏先生二三事
一 2021年末的一天,我正在去南京的高铁上,忽然接到郑敏先生的女儿——诗人童蔚的电话,她告诉我说,老太太可能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了,让我与师大文学院说一下。
2022-09-29
-
刘汉俊:孔子的天空
山水造神化圣,天地钟灵毓秀。
2022-09-28
-
沈从文在“京海之争”中的真实意图重辨
1933年10月沈从文以一篇《文学者的态度》拉开了“京海之争”的序幕,之后他又相继发表《论“海派”》《关于“海派”》两篇文章,再次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释。
关键词: 沈从文2022-09-27
-
钟桂松:作为翻译家的丰子恺
《源氏物语》引歌 丰子恺 众所周知,丰子恺先生(1898-1975)是一位著名的漫画家,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展示儿童纯真天性、同情穷苦人民生活的漫画,“一片片的落英都含着人间的情味”,滋润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
启功:“境愈高时言愈浅”
启功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兼擅的通才,尤其在诗词方面,先生倾注心力颇多,即便晚年书名大盛,仍然自称“书不如画,画不如诗”。
2022-09-26
-
冯至:儒家知识分子的底色
尽管从冯至先生的作品中,可以清晰窥见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与中国道家“逍遥”哲学的痕迹,但他毕生希望研究与书写的杜甫、伍子胥等人,又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2022-09-23
-
何谓阿Q的“行状”?——兼谈如何读懂鲁迅
多年以前,我第一次阅读《阿Q正传》,遇见在小说中先后出现5次的“行状”一词,感觉有些陌生和奇异,根据上下文,大致推测是行为、事迹之意,当时没有深究。
2022-09-22
-
岑参:骏马长鸣北风起
在唐代星光熠熠的诗坛上,岑参是颇为另类的一颗星。
-
杜甫人生中的“迎难而上”
今年是杜甫诞辰1310年。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