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ZUO JIA YIN XIANG

01 刘海栖:让作品呈现出毛茸茸的触摸感

刘海栖:儿童文学作家,曾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童书出版工作,曾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人物奖、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等荣誉。主要作品有童话《无尾小鼠历险记》《爸爸树》《豆子地里的童话》等,长篇小说《有鸽子的夏天》《小兵雄赳赳》《街上的马》等。作品曾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入选“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等。

01
刘海栖:让作品呈现出毛茸茸的触摸感

2020年年初开始,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出不了门,就在家照顾老人,同时完成了这部小说《风雷顶》。作品是写抗战期间胶东孩子生活的,材料来源于父亲。写这部小说的想法由来已久,经常听父亲说起小时候的事情,也读了一些描写抗日战争的儿童小说,总觉得自己可以去写些东西,但迟迟下不了决心动笔。

中华读书报 | 刘海栖
02 刘东:是的,这个故事有原型

刘东:儿童文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情感操场》、《镜宫》等14部,采访小说集《轰然作响的记忆》,中短篇小说集《抄袭往事》《湖蓝色的水晶杯》等6部。作品曾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辽宁省优秀儿童文学奖、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等。

02
刘东:是的,这个故事有原型

许多人看了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总是喜欢追问,这个故事有原型吗? 这个人物有原型吗?《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空房子》确实是有原型的。只不过,这个原型既不是故事原型也不是人物原型,而是感情原型。更具体一点说,小说里单如双与单一方的父子之情是有原型的,那个原型就是生活中我与父亲的父子之情。

中华读书报 | 刘东 
03 梁晓声:在童书创作中拾遗补缺

梁晓声,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03
梁晓声:在童书创作中拾遗补缺

2019年,年过古稀的梁晓声出版了他的第一套童话系列。两年间,他的童话系列在不断丰富、不断拓展,建构着充满真善美的童话世界,并向这个世界传达他对儿童成长深切的爱意、体贴和关怀。

中华读书报 | 舒晋瑜
04 曹文轩:我的“背景”是中国

 曹文轩,一九五四年一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我的儿子皮卡”系列和“丁丁当当”系列等。

04
曹文轩:我的“背景”是中国

很多时候,斩获大奖于作家而言是一种挑战,甚至有人以“死亡之吻”形容获奖后很难再出好作品。然而,曹文轩似乎没有这一烦恼。自打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之后,很快又推出“曹文轩新小说”“皮卡兄弟”等系列作品。

北京日报 | 林苑青
科幻小说《再见,木卫二!》:当女娲被感动后

在一个人工智能成为科技潮流、社会热点的时代,AI与人类智慧的未来格局,与人类的未来关系,是近年来科技领域与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周闻悦的儿童科幻小说《再见,木卫二!》正是这样一部聚焦未来人类世界与AI进化的作品。

来源:文艺报 | 崔昕平   2025年1月7日
龙仁青儿童小说《次洛的可可西里》:生命的摇篮与自然的试炼

在遥远而神秘的可可西里,大自然以其独有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赞歌。龙仁青的《次洛的可可西里》不仅是一部儿童文学,更是一部关于生命、成长与自然法则的深刻寓言……

来源:文艺报 | 肖辉跃 2025年1月8日
黄蓓佳《极地穿梭》:AI妈妈成为可能

《极地穿梭》是黄蓓佳为当下儿童书写的又一部惊艳之作。它将技术文明的历史性变革引入普通儿童的日常生活,以人类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步来积极解决儿童在社会化成长中遭遇的精神困境……

来源:文艺报 | 李利芳 2025年1月8日
他用童心解读阿勒泰的秘密

新疆北部的阿勒泰,是一个神奇而迷人的世界。森林、湖泊、河谷、草原和冰雪,久负盛名的喀纳斯湖,还有越境流向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都是童话一般的存在。近年,又有新开放的国家地质公园可可托海渐为世人所知。

来源:文艺报 | 殷 实 2024年12月27日
简约之美:儿童文学艺术的难度和高度

我把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归纳为四点:简约之美、朴素之美、轻易之美、志趣之美。之所以把简约之美放在第一位,是因为我认为简约之美最能显示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不同。

来源:文艺报 | 朱自强  2024年12月19日
且思且悟,一念一句

在文学诸种类中,寓言比较低调,总是不争不闹,安安静静偏居一隅。寓言和诗歌、戏剧等一样都是古老的文体,虽然古老,但它又是当下不可或缺、十分独特、颇受读者喜爱的一种文体。

来源:文艺报 | 孙建江  2024年11月26日
杨红樱: “每个时代的孩子都需要自己的现实主义作品”

《淘气包马小跳》如何诞生?它满足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审美期待与文学需求?它为中国儿童文学提供了什么可供借鉴的艺术经验?对这套作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及其内涵展开分析,将有助于推进现实主义儿童小说的深化发展。

来源:文艺报 | 李利芳   2022年8月3日
儿童文学里的时代特征——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巡礼

文学与时代紧密相连,无论什么题材的文学作品都是写在当下,小说作品尤其如此。小说无意承担社会学重任,但却在记录时代,有着为时代留下底稿的功能,尤其在塑造人物方面,一定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来源:文艺报 | 苏二花   2022年7月13日
《琴声飞过旷野》:书写革命者对儿童成长的深情守望

徐贵祥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他的代表作《历史的天空》《弹道无痕》等无不是对革命历史题材的正面强攻,风格热血而冷峻。

来源:中国教育报 | 李东华   2022年6月30日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童真与沉重、寻找与救赎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这本书是来自三江源的祝福,也是对生物保护多样性的祝福。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我的阅读体会。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刘 颋  2022年5月27日
你家我家,咱的家——《拥抱大象》创作谈

文学创作的原则之一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我也不能例外。我长期生活、工作在祖国北方,尤其是西北和华北,虽然也在南方多地工作生活过,但很少写那些地方的故事。

来源:光明日报 | 刘 虎  2022年4月7日
少儿主题书写的家国视野

去年,以建党百年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精彩纷呈,一些优秀的作品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话题和关注度,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其中,青年儿童文学作家许诺晨的长篇小说《百年仁心》,在众多的主题类出版读物中脱颖而出,不禁让人眼前一亮。

来源:光明日报 | 海 飞  2022年4月7日
“在写作中,我回到了童年” ——读鲍尔吉·原野《乌兰牧骑的孩子》

读他的作品,仿佛听蒙古族歌手吟唱长调,每一个音每一个字都特别贵重,都不是轻易交出来的,但凡交出来的都是镌刻着深深的信念感,蕴含着饱满的情感的。

来源:中国教育报 | 吴志翔 2022年3月31日
儿童文学的价值与发展方向

近十年,儿童文学发展迅速,进入了快车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怀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他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支持少年儿童工作。

来源:中国艺术报 | 谭旭东 2022年3月25日
论江苏青年作家的儿童创作

江苏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界的一方重镇,在21世纪踏上儿童文学文坛的江苏新秀佳作迭现,形成了又一股不可小觑的中坚力量。或许是因为儿童文学包含了深深的母性关怀,为儿童写作的女性作家数量居多……

来源:文艺报 | 谈凤霞 2022年3月21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