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元:科幻,绝不是视觉系的消遣
◣科幻文学奖获得者——王元◢ 王元,新锐科幻作家。
-
“从大海见一滴水”
刘慈欣出生于1963年,长年蛰居在山西阳泉,在1999年才第一次发表作品,可谓大器晚成。
2019-11-15
-
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科幻需要青少年群体的支撑
我今天主要说一下科幻教育。
2019-11-14
-
新中国科幻的第二次热潮
大事记(1976年至1982年) 中国科幻中断十年之后,于1976年即开始复苏。
2019-10-15
-
新中国科幻70年见证人:郑文光、童恩正、刘兴诗
郑文光的早期科幻创作 历史见证人:郑文光(董仁威1980年采访纪录) 1951年的北京,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地方。
2019-10-15
-
对星云奖第一个十年的一点回忆和思考
2009年12月26日,我在豆瓣一个留言上这么写过: 2009年12月25日,“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董仁威主持召开了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作家分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
2019-09-24
-
星云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致敬
“无尽的可能性不仅是中国科幻当下的现实,更是未来的起点。
2019-09-24
-
回顾与展望——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简史
“我们今天在这里颁出的,就是华语科幻界的诺贝尔奖。
2019-09-24
-
用8篇小说,带你走进大角的世界
科幻作家 潘海天 潘海天被科幻迷熟知的另一个称呼是“大角”,为了让还不熟悉大角的读者了解他,我们和4位“角粉”聊了聊—— Q:请用一句话(或3个关键词),跟陌生人安利一下大角。
-
我的科幻电影梦
在国家尚未富强的年月,拍摄科幻电影,只是遥远、美丽而奢侈的梦。
-
刘洋:现在中国科幻已经不那么“核心”了,我想写有“黄金时代”风格的科幻小说
从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到年初电影《流浪地球》热映,纸面上的想象力化为视觉上的享受,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国产科幻的魅力。
-
王侃瑜:科幻不一定要成为主流
《银河科幻小说》主编H·L·戈尔德曾说:“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科幻小说那样,尖锐地揭示人们的理想、希望、恐惧以及对时代的内心压抑和紧张感。
-
宝树:当科幻遇到历史
提到科幻小说,通常印象中总是和未来相联系,似乎科幻就是发生在未来的故事。
2019-06-12
-
马传思:《图根星球的四个故事》创作谈
之所以要写这篇创作谈,是因为图根星球的故事已经讲完了,我的生活又恢复了正常,但还是意犹未尽,有些话想要换种方式跟我的读者们交流。
2019-05-13
-
漫威之父斯坦·李
《“漫威之父”斯坦·李》[美]鲍勃·巴彻勒著吕颜婉倩尚书等译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二战”时期的斯坦·李,桌上摆着一本《特里卡通漫画》。
2019-05-13
-
刘慈欣:建筑科幻文学王国
小说《流浪地球》首发于《科幻世界》杂志2010年第7期 2019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科幻电影火了,截至目前票房已突破46亿元。
2019-04-12
-
科普作家尹传红:科普最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维方式
从阿基米德到霍金,从莎士比亚到柯南·道尔,从牛顿到乔布斯……我们对这些人类先贤的认识往往是从一则故事,一个人物小传开始,譬如阿基米德与支点,抑或是牛顿与苹果。
2019-04-08
-
姚利芬:印象刘慈欣
“认识”刘慈欣是上个世纪末,那时《科幻世界》是我常买的杂志之一,它慰藉着我这一代中学生,为校园单一的四角天空增添着亮色。
2019-03-29
-
赵致真:科普电视的拓荒者
我平时不太爱看电视,唯独看科普类节目,多年来浏览过电视上许多有关科普的栏目,大多令我失望。
2019-03-25
-
有生之年,每个写作者也许都将与AI狭路相逢
前不久,作家走走告诉我,她和她的创业团队用一款AI软件“读”了2018年20本文学杂志刊发的全部771部短篇小说,并以小说的优美度,即情节与情节之间的节奏变化的规律性,以及结构的流畅程度对这些作品进行打分。
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