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推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对以长篇小说为主的优质选题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由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重点文学期刊等成员单位组成的联席会议作用,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联合推出“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专题,将对计划入选作品逐一展示、阅读、评论、探讨,并以融媒体的形式与大家携手攀登文学高峰。2024年6月总第二十四期,让我们一道走进陆天明的《沿途》。(本期主持人:尹超 王清辉)
该小说承续《幸存者》的脉络,谢平、向少文、李爽在大西北的卡拉库里荒原经历了种种磨砺与伤痛。十几年的知青岁月之后,返乡潮起,重归京沪,崭新的时代已然到来[详细]
陆天明“中国三部曲”系列推出新作《沿途》该小说承续《幸存者》的脉络,谢平、向少文、李爽在大西北的卡拉库里荒原经历了种种磨砺与伤痛。十几年的知青岁月之后,返乡潮起,重归京沪,崭新的时代已然到来[详细]
上世纪90年代初,小说《泥日》出版时,我曾在扉页上写过一个“作者小传”:“陆天明。大胡子。1943年10月生于昆明。长于上海。10岁丧父。14岁离家(到皖南插队)。当过农民。山村小学教师。后来又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过青年班班长。武装参谋。老兵连代理指导员。一个绝非偶然的机会,他获准在北疆滴水成冰的季节,把自己关在无法生火的旧库房里,编造作家梦。他很笨拙。常常觉得自己可能来不及写完所要写的那些东西。这是他所有那些很古怪的预感里唯一还没得到证实的预感。”[详细]
周末周刊:今年,您的《沿途》出版了,这也是您计划中“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么形容:“第一部《幸存者》中的那些有志青年走出西北荒原、莽莽农场,人生地图徐徐展开,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旋涡里,在愈加广阔的天地中,他们化身萤火,手持微光,砥砺前行,悲喜沉浮。而他们本身也恰似一块块拼图,际遇交错咬合之间拼凑出一首生生不息的人间史诗,让我们得以看清当代中国的来路。”应该说,这些青年身上,也有您人生经历的烙印吧? 陆天明:不只是烙印,是我全部的生命体验和人生积淀,我试图描绘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五年来艰难玉成的历程。[详细]
陆天明是志在为一代人立传的作家。在“中国三部曲”之一《幸存者》中,他写下青年一代在上世纪60年代投身边疆建设的故事,他们经历的磨砺与伤痛让人难忘。第二部《沿途》则将时间延续到大历史变动之后,青年人返乡重归京沪,从新的环境中寻找自我。正如小说扉页的文字,“我们这代人一切的幸与不幸都缘于我们总是处在新旧两个时代交替的漩涡中。”“短长书”第4期,评论家王雪瑛、杨毅从《沿途》出发,探索无尽沿途里的历史内涵与时代命题。[详细]
暌违六年,陆天明于耄耋之年推出“中国三部曲”的第二部《沿途》。小说以一种静默却热烈的向内挖掘方式,凝聚了陆天明深厚的生命体验和人生积淀,打捞起一段凝重而热血的家国往事。《沿途》承续“中国三部曲”第一部《幸存者》的脉络,谢平、向少文、李爽等上海知青为了国家建设奋不顾身前往大西北,在他们的身上,无一不流淌着作者陆天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血液。本期云友读书会的四位读者,均是青年文学工作者,他们与书中的人物展开一段隔空“对话”,感受前辈走过的滚烫人生。[详细]
见到陆天明是在他即将住院前的几个小时。连续数天高烧,他本以为到了约定采访的那一天,烧该退了的,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不但没有好转还需要住院。但他不愿意因为身体原因更改定好的采访计划,他的性格就是这样。 今年临近80岁的陆天明,写作已经超过50年,最让人熟知的身份是小说《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反腐电视剧编剧、作家以及知名导演陆川的父亲。不久前,他出版了封笔之作“中国三部曲”之二《沿途》,这是一部被他视为以“飞蛾扑火以求一逞”的心态而写就的作品,他想要为一代人立传。[详细]
《沿途》是陆天明的最新作品,也是“中国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他与“中国三部曲”第一部小说《幸存者》一脉相承,讲述了谢平、向少文、李爽在大西北的卡拉库里荒原里经历的种种磨难。在这里度过了10多年后,他们重新返回到京沪,迎接一个崭新的世界的到来。然而,新旧交替的时间节点里,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变数,于是,这些小人物在反腐斗争、思想异化中挣扎,一时间迷茫找不到前路。[详细]
[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 ] 7月31日,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在湖南益阳启动。活动现场,铁凝、张宏森、杨浩东、彭玻、瞿海与32家共同发起单位启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李敬泽与发起单位签署合作议定书,发布第一批入选项目名单。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同志向第一批项目入选单位代表颁发出版标志。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在益阳举行] 7月31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座谈会举行。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出席并讲话。会议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主持。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副主任李朝全,全国32家重点文艺类出版社、文学期刊负责人,中国作协各报刊社网负责人参加会议。
[攀登新时代文学高峰,出版人与期刊主编出谋划策!] 在现代传播格局中,文学真的没有竞争力了吗?作家资源和编辑人才如何培养与寻找?文学面临全新定位,行业生态是否遭遇洗牌?针对这些话题,全国32家重点文艺类出版社、文学期刊负责人建言献策,在依据自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新时代文学攀登的方向与现实意义,同时表达希冀与展望,为新时代文化版图耕耘文学的辽阔沃野。
与中国作协其他推动出优秀作品的工程不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是直接面向作家的,而是与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文学期刊以及中图公司达成合作,为文学创作、出版、传播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助推精品力作。客观地说,作品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作家艺术家的事情,也需要社会环境的方方面面和文艺生产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深知,有没有质量意识、能不能切实做到“十年磨一剑”,一方面固然同作家自身的信念和修为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社会文化的环境和条件…… 当我们回顾新时期文学的成就的时候,恐怕不能否认,老一辈编辑家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我们现在是否应该思考一下,怎么能够从体制机制上培养和鼓励像章仲锷、崔道怡这样的编辑家?或者说,我们怎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逐步调整和发展出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机制,使得文艺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坚持质量导向,把出精品放在第一位、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详细]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一:各方联动推精品 形成合力攀高峰] 新时代新征程,为中国文学提高作品质量、攀登文艺高峰设定了新语境、提出了新要求……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二:彰显新时代文学价值与尊严的重大文学行动] 一部文学史,就是文学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随着时代发展突飞猛进,文艺体制机制不断变化……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列谈之三:多方联合搭建 文学精品的传播平台] 今天的媒介环境正在不断更新迭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文学生产,全方位介入着我们的文学生活……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一:让新时代文学的沃野结出累累硕果] 充分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文学精品的产生赋能,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和转化,有力彰显新时代文学的价值……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二:对长篇小说创作的扶持正当其时 ] 原创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力作的推出,需要作家和出版者共同经过漫长的艰苦努力,“攀登”一词很精准……
[文学界出版界热议“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之三:整合优势资源 助推精品力作 ] 攀登计划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受到文学界、出版界的热忱欢迎……
[文学界出版界持续关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大家表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全过程扶持优秀作品的成长,为文学精品的产生加压赋能,力推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是中国作协积极应对新媒体环境挑战、勇攀新时代文学高峰的重大文学举措。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新鲜题材,也为文学出版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文学界、出版界要积极回应时代要求,勇于面对挑战,不负读者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