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历史有着复杂的发展轨迹,如何在中国问题的内在脉络中探究概念变迁对近代变革的深刻意义,是有待开掘的重要议题。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第二届“思想与方法”国际高端对话暨学术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
在论坛中,台湾学者王汎森梳理了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未来”,分析了梁启超、康有为、胡适等人思想中的未来观,为今日中国提供了史学借鉴。四川大学教授罗志田发表了题为《从地方看历史:延续一些既存论述的思考》的演讲,以基层视角考察了近代中国历史的演变。来自法兰西科学院的巴蒂斯和莱斯哥廷根大学教授施耐德分别对两人的演讲进行了点评。
重新审视近代中国的文化政治与知识建构之间不断变动的复杂关系,是中国近代史、思想史等领域的重要课题。此次会议注重学术含金量,为广大师生学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正如北师大副校长曹卫东在致辞中提出,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发现真的知识、好的思想,发现真正引人向上、引人向前的思想与方法。 (行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