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语科幻星云奖看中国科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在“科幻·中国与世界”国际高端论坛上的讲话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发言,主要是想谈谈我们这些曾经是科幻行业最普通、最一般的平民百姓,怎么想到要做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科幻奖项,又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借助国家发展的大势,使这个梦想成真。我想要谈的是一个中国梦,是我们这些从事科幻创作的人的中国梦。
一、缘起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科幻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02年,梁启超先生就率先提出,中国文学中应该创造一种“专借小说以发明哲学和格致学”的哲理科学小说。这里所说的格致学,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科学。1903年,周树人先生也走入这个领域,他不但翻译了凡尔纳的小说《月界旅行》,还提出了“导中国人以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的看法。在这些思想和文化大师的光芒的烛照之下,中国的科幻文学蓬勃发展起来。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科幻文学在近年来出现了作家和作品的荒芜状态。
从1984年以后,科幻创作一蹶不振。即便是90年代邓小平南巡之后,这个状况有所恢复,但和整个国家科技发展、世界科幻文学的变革相比,我们的创作状况和出版状况非常不乐观。十几个作家、几十万册的刊物,是否能真正跟这个国家正在进行的伟大的复兴和变革相互适应,是我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我个人是写过科幻小说的。我早年从事生物方面的工作,做过工程师,当过副厂长,业余时间从事科普创作和科幻创作,出版过86部书,我还当过十年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2010年初,正是在一次四川省科普作协的聚会上,《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跟我提出创办华语科幻星云奖和华人科幻协会的想法,我觉得中国科幻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和外部推广,就不能真正把它做好,我们的确需要有一个真正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活动和奖项把所有科幻人团结起来。我们一拍即合,又很快找到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科幻教学多年、跟国内外作家非常熟悉的吴岩教授,我们决定把全世界的华语科幻力量发动起来,并开始谋划举办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二、发展
想要在中国本土对全世界华人科幻创作进行年度的检阅,还想要通过颁奖的形式影响全社会对这个领域的看法,关注这个领域的作家,使这个领域得到提升,我们的野心可能过分巨大。但是,我们相信在今天的中国,只要有梦想,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办到。
评奖做活动,第一个就是要人。我们需要全球华人力量支持我们。在这个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很快建立了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并在香港注册,引发了国内外华人的关注和关心。我们的会员很快就从中国内地及港台地区拓展到海外,日本、美国、欧洲等地都有人加入我们。接下来,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始设计评奖方案。要设法让全球的科幻从业者都从这个评奖中得到激励。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李伟才和黄海先生很快就反馈我们,决定要大力支持这个奖项。两位著名作家还大力推荐了许多同行前来推荐作品。在评奖工作顺利展开的同时,我们开始寻找合作者和投资者并设计颁奖晚会。这个工作真是难上加难。许多一开始被我们苦口婆心说动同意来资助的人,却在第二天就改变了主意。更有一些人在资助的时候,希望携带自己的一些推荐,试图干扰评奖的公平性。对这些,我们始终坚持原则,不忘初心。艰难中我们尝试着前进。第一届颁奖礼最终落户在成都一家不那么有名的电影院。由奇影动画公司的付总资助5千元租用一个小电影院做颁奖典礼场所。小电影院就小电影院吧。我们珍惜这个好的开始。为了让科幻作家都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从第一届起,就在作家进场的大路铺上了红地毯,要让这些创造者像明星一样获得观众和读者的喝彩。
几乎行业中所有的科幻作家都支持我们的工作。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等许多作家,都投身到这个活动之中。他们不但自己来参加,还主动要求担当评委或活动志愿者。当看到读者对自己心仪的作家大声欢呼,对评奖结果口口相传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做对了。
更加重要的是,一批科幻爱好者成为了活动的志愿者,逐渐形成了以我们三个发起人及姚予疆、韩松、甘伟康、陈楸帆为核心,程婧波、董晶、孙悦、高彪泷四任常务副秘书长及郑军、杨波、杨枫、姬少亭、石以、雷永青、乔飞、超侠、北星、丁丁虫、王侃瑜、喻京川、金霖辉等,加上第七届付方明、余波、李轶男等为骨干,持续不断的常设工作班子。他们团结了许多科幻志愿者,不计报酬,甚至自掏腰包(比如我们最困难的时候韩松把1万元稿费捐出来办奖),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把每届都可能夭折的华语科幻星云奖坚持办了下来。
到今天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总共举行了七届,还有一届科幻电影星云奖。这个奖项目前包含文学奖和电影奖两个大系列,一共二十几个项目。受到奖励的作家、电影人、科幻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自世界各个地方。许多作家在获得了奖励之后都发现,他们的作品在各地更加受到读者欢迎。而科幻迷们也因为跟作家们的近距离交流交往,更深切感受到自己是这个领域中的一份子,他们跟作家之间具有平等关系,能为这个奖励出力,更是他们的荣幸。
历数七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进步,届届有所提高。从一个到多个,从少数人参加到多数人参加,从不专业到专业,从没有资本关注到资本开始进入。我们正在逐渐走向一个科幻繁荣的新天地。
在我们举办民间科幻奖项的时候,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一些有识之士和企业事业单位陆续参与、支持华语科幻星云奖的活动,一、二、三届有付胜的成都奇影动漫公司、高辉的“看书网”、人民邮电出版社、四川科技馆,《科幻世界》杂志社,四届有希望出版社,五届有姬十三的“果壳网”,六届有古敏的“科幻星云网”。特别是七届,由于新华网和北京壹天文化的加入,媒体与资本的力量,使这个民间科幻奖项完成蝶变,影响力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从此迈上了产业化及建设国际化大奖的征程。
更为重要的是,华语科幻从业者在华语科幻星云奖的旗帜下聚集起来,把这个奖作为共同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来办。每届评奖活动的组委会越来越大,至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由科幻界精英组成的组委会成员扩大至80余人,并通过新建立的科幻社团代表投票人制度把全国几十个高校科幻社团的科幻爱好者发动起来。首届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则集合了科幻界及电影界的精英组成的组委会委员达106人,他们通过全球微信会议,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制定章程,推荐每年的优秀作品和先进个人,决定入围者,使两个奖项成为科幻人与科幻电影人自己的奖项。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加上专业化的评委会严格把关,促使华语科幻星云奖在公开、公正、透明、专业的原则基础上,公信力日益提高。
三、体会
谈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成长历程,我们应该说困难很多,失去很多,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获得了很多。首先,我们理解到,如果没有国家社会大环境对科技、文学、文化产业等的支持,我们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如此大的一个创建。所以,从开办活动的一开始,我们就牢固地把握住跟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主线,把握住跟科幻从业者和爱好者共同成长的主要行动方式。也恰恰是在这样的方针指导下,我们才获得了来自国家及各省市地方、企事业单位和各地爱好者的支持。我们热切地希望所有人都来关心科幻事业,给他们讲这个行业的现实状况,讲行业的需求。期待大家从政策、资本、人力资源等方面给出支持。而且,多少不计,积少成多。我们不想一下子做大,只要扎扎实实,先做起来,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能使这个奖项慢慢完善。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获得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依靠会员、相信爱好者、相信未来。只有在依靠大家力量的基础上,奖励才能真正从小到大。只有相信爱好者,才能永远保持我们的信心。只有相信未来,才能不计较小的得失,让真正的繁荣局面出现。
四、未来
华语科幻星云奖至今已经七届。百部以上的作品、几十位作家和从业者获得了奖励。但是,这些是不够的。我们要再接再厉继续发展。在未来,我们的目标是稳定文学奖,做好电影奖,筹建少儿奖,拓展版权转化,积极开展创投活动。我们还计划逐步跟世界各国的星云奖或其他重要科幻奖项合作,把华人科幻事业做向全世界。同时,在支持各类跟科幻相关的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继续动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各位朋友,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和世界的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重大变化。人类跟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正在被重写改写。中国已经发射了第一个量子通讯卫星。世界上最大的、探索太空生命的FAST望远镜已经整体完成,中国的潜水船深潜到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许多全新的物种,科学工作者还在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旁边找到了跟地球类似的行星。所有这些,都给科幻工作者极大的鼓舞。我们过往所想到的一切,正在成为现实。而更加激动人心的未来,等待我们的开拓和创造。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主办者期待在这个领域中继续进取,我们是铺路者,我们要做好这条大路,并看着大家走向未来!
谢谢大家!
2016年9月10日
(摄影:超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