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蒙红木(佤族)丨 获奖作品:《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创作感言
我生于阿佤山,又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自幼受到佤族口传文学艺术如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的影响和熏陶,对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民族题材的写作自然成为我的首选。阿佤人的社会生活、历史、宗教、习俗为我提供了丰厚的创作资源。多年来创作有诗歌、188体育官方ios、小说等。我希望我的这些文学作品能为我的民族、我的故乡打通一条通向外界的通道。
在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下,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保护抢救民族文化凸显出它的重要性。于是从2004年起,我就自觉自愿行走在探寻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路上。
佤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国内主要居住在云南的沧源、西盟、澜沧、勐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腾冲等地,境外主要居住在缅甸北部,境内外的佤族居住区域我都走过了。我认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等,都不可以用“落后”“破败”“迷信”等概念性的词语加以评判。它们是时间长河里人类发展痕迹的遗留,属远古文明的范畴。山高地远,相对封闭的环境让阿佤人更长时间地保留、延续这些来自远古的文明。
《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以田野调查的方式挖掘这些远古文明,呈现佤族远古部落、远古习俗、现存文化现象、生存境遇、生活现状和精神状貌。全书共29篇文章,用图片对文字做适当的证明。而语言,显得朴实甚至笨拙。在这些文章中,我试图系统描述佤族的历史、文化体系。
这部作品获得“骏马奖”,这是对我多年的努力和创作成果的高度肯定。任何一部获奖作品肯定也不是完美无瑕的,它也有不足之处。我将进一步审阅自己的作品,找出不足,在今后的创作中引以为戒,努力创作更好的作品。
融入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拓宽写作领域,关注当下,关注民生,与时俱进,提升文学艺术审美力,探寻文学表述的最大可能性,这是我必须去努力的。少数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不应处于相互孤立的状态。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需要有所突破,打破现存的局限,向世界文学靠近,乃至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任重而道远,写作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