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伙做外文科幻译者 曾入选国内最佳科幻外文编辑
来源:舟山日报 | 陈静  2017年03月01日08:54

科幻小说,浓缩了人类的想象,也代表着一种希望,而这个希望是人类拥有的最美好的感情。近日,在舟山岛上书店的一场新书签售会上,我们认识了舟山一位外文科幻译者——虞北冥,当天晚上是他翻译的科幻小说《巨兽》的新书签售会。

虞北冥,浙江舟山人,1987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留学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主修语言学。现供职于《科幻世界》杂志社译文部,已翻译《信使》《巨兽》等作品,曾在星云网入选国内最佳科幻外文编辑。

业内人士说,之前,舟山人似未有翻译作品出版。这位外文科幻译者,是怎么样一位80后?

翻译,当初只是为了写一篇论文

大学毕业,虞北冥并没有走上工作岗位,而是选择了出国深造。

他恶补英语,你可能猜得到,之前的他并不是一个英文很好的学生,而就是这样一个英文并不是很好的学生。如今,他成为了一位外文科幻译者。

无论是《信使》还是《巨兽》,应该都不是虞北冥最初翻译的作品,和他的交谈中得知,他最初翻译的只是一篇为了写论文的英文文献。

虞北冥回忆,在英国念硕士时,经常需要写论文,“一篇英文文献,不是很长,但是很难,生僻字特别多,句子特别长,一个句子看到最后一个词的时候已经忘了第一个词是什么了,当时就三四个中国学生,学的也正好是这门课程,我就把这篇文献翻译出来了,大概有四五千字左右,大家都觉得翻译得挺好。”虞北冥说,估计这也就是他搞翻译最早的契机了。

《信使》,第一本翻译作品

英国硕士毕业,留学签证还有半年时间,虞北冥就用这段时间,翻译了《信使》,而这也是他翻译的第一本小说。“当初也是自己看了这本小说以后,觉得不错,就联系了浙江大学出版社,和对方协商以后觉得可以,于是就去谈了这本书的版权,开始翻译这本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或者机遇,一切就是这样顺其自然。

《信使》在法国反响挺大的,是第一本告诉世界犹太人在遭受大屠杀的书。

他正从事他爱好的工作,这是幸运

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种幸运,虞北冥就是如此。

在英国上学还没毕业的时候,虞北冥就张罗着开始在国内找工作,当时已经和苏州一家游戏公司谈好去担任策划,当时看到《科幻世界》的招聘启事,已经过去半年多,他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自己的简历寄了过去,没想到就被录用了。两家公司中之所以选择《科幻世界》,也是因为科幻是虞北冥最大的爱好,而《科幻世界》在国内也比较出名,它的发行量在全球算是最大的,译文部是专门负责出版一些国外的作品。

不停地在网上搜索作品,看国外的小说,然后觉得哪本比较合适,哪本好看,接着联系版权,引进国内,再翻译……这就是虞北冥在《科幻世界》杂志社译文部的工作状态,忙忙碌碌,只为给读者带去好看的作品。

科幻小说《巨兽》翻译出来了。用虞北冥的话说,这是一个有点像《哥斯拉》的故事,一本流行科幻,很适合茶余翻阅一读。

虞北冥说,如果想正儿八经翻译好科幻类的书,一些历史知识储备是很需要的,它讲究一个很严谨的逻辑体系,科幻经常需要架空背景,拿现实直接去修改,然后变成科幻类。

虞北冥的翻译作品:

《巨兽》:讲述了一场失败的基因实验,竟让千万年前的怪兽得到重生。它向着美国东海岸前行,一路横行无忌,屠戮了无数生灵。国土安全部调查员约翰·哈德逊临危受命,开始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他发现巨兽的一半基因,源于一个惨遭杀害的小女孩,而它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复仇!

《信使》:讲述扬·科尔斯基,一个成为骑兵队军官的年轻的波兰外交官,他在1939年从前苏联集中营出逃后加入波兰地下运动。在被盖世太保抓捕和遭到残酷虐待之前,他作为地下抵抗组织的信使,负责在波兰被占区和流亡领导人之间传递消息。从德国出逃之后,扬·科尔斯基变更了他的任务,持续终生:将希特勒的犹太灭绝行动告知盟国。他去了华沙的犹太贫民窟,这样他能获得这种不人道的真实环境的第一手资料。很快,伦敦的领导人和高级官员以及美国总统罗斯福都了解了这些情况。他在政策决策者中获得了听众,而在此前他们还没有什么行动去保护那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所面临的残酷命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