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科幻大片是否“江郎才尽”?
随着《摔跤吧!爸爸》的降温和国产片的大面积败北,近期,国内电影市场几乎完全呈现为两部好莱坞科幻大片分庭抗礼的态势。《异形:契约》、《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先后在中国上映,在此之前,《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神奇女侠》、《新木乃伊》三部野心勃勃的好莱坞大片鼎足而立,分得了院线的大量排片——好莱坞几乎把最近所有的票房都收进了自己的口袋。
虽然观众们热情不减,然而除了《异形》的评价两极分化,其他几部一部比一部惹人诟病,《新木乃伊》和《变形金刚5》尤其为甚,阿汤哥也好,好莱坞经典题材和强大特效也好,几大光环加身,都没能为它们留住多少颜面。自本月9日公映开始,凭借着拖沓失衡的剧情、一惊一乍的音效和莫名其妙的人物设置,《新木乃伊》的豆瓣评分目前仅有4.8;上映短短几天,《变形金刚5》也火速跌至4.9——这样的分数,基本是与烂片界标杆《小时代》系列持平的水准。
相比之下,7.4分的《死无对证》和7.3分的《神奇女侠》在口碑上明显略胜一筹,但较之前作,《死无对证》和《神奇女侠》也是在退步的:杰克船长全程打酱油的《死无对证》已创下《加勒比海盗》系列最低分,神奇女侠戴安娜本次在个人电影中的亮相也远不及在《蝙蝠侠大战超人》中那样具有说服力。戴安娜刀枪不入、仅靠一人之力就能摧毁德军防线的打斗片段更是被许多网友类比为抗日神剧——好莱坞也终于开始胡编乱造了。这样集中的质疑对于一贯在中国电影市场叫好叫座、名利双收的美国科幻大片来说似乎并不多见。
好莱坞特效还是一如既往地无人匹敌,《死无对证》更在放映时大量采用巨幕,如IMAX和ScreenX,来营造身临其境的视觉奇观,但在对剧情的处理上,这些科幻大片不谋而合地将故事线索简而化之: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爱与信念是克服一切的力量。在人们的印象中,“美国”、“好莱坞”似乎永远可以直接等同于“创造”、“想象”之类的字眼,但事实上,好莱坞对于科幻片,尤其是以漫威、DC制造的超级英雄为主角的科幻片采取的态度却是十分“套路”和保守的。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故事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什么样的道德理念可以成为全球观众都认同的普世价值观,每次更改的,无非是换了行头脸面的主人公和穿插其中的特效画面。
好的科幻片往往可以在特效和故事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显然,最近上映的这几部电影明显倾向了前者,而且倾斜得有些过火。对于好莱坞的造梦者们来说,打破这个业已定型的、成熟的商业故事模板,似乎远比加大投入做些前卫的特效来得更加冒险和不理智。
故事的乏味和死板既然已经被一部分观众觉察到了,这是不是意味着好莱坞科幻大片一统江山的时代即将过去了呢?我个人认为,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对这种把观众当小孩儿骗的做法感到不满,但只要好莱坞的特效技术还能在全球电影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就还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一批观众。
电影在诞生之初就是一种作为“奇观”的娱乐,它给人以新鲜的视觉刺激,带领观众们看他们不曾见识过的风景,而这正是以特效为卖点的科幻片致力于达到的,在这一点上,科幻片指向的是观众最原初的本能。短时间来看,超越好莱坞的技术水平是个太过艰巨的任务,所以好莱坞科幻片的地位仍旧是无可撼动的。然而科幻电影之所以永远不等同于技术本身,就在于它包含着一个又一个新奇变幻的故事和充满魅力的人物。如果科幻片不想在将来被高速发展的VR等官能娱乐方式同化和取代,加大在剧情方面的投入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