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科幻了解不同文化 科幻:人类的共情
11月19日,由新华网、时光幻象、壹天文化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幻走向世界”国际科幻高峰论坛活动在京举行。活动吸引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科幻活动家、科学家及科幻产业相关人士、科幻爱好者的参加。
如何理解科幻的共情?如何更好地翻译科幻作品,从而获得更广泛的读者理解?著名科幻作家、《三体》英译者刘宇昆,著名科幻作家夏茄、第七十五届世界科幻大会副主席克利斯托·赫夫,著名科幻作家黄海和三丰,就以上问题展开精彩对话。对话由著名科幻作家吴岩主持。
《科幻:人类伟大的共情艺术》主题对话现场
刘宇昆:翻译是一种对语言的再塑造
“翻译是一种对语言的再塑造。”作为科幻译者,刘宇昆对作品翻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现代汉语的多元性,增加了中译英的难度,因此翻译时需要更多的语言技巧。此外,翻译也是与作者产生共情的过程,“和作者成为朋友,倾听与理解他们作品中的故事,可以更好地传递作者的心情。”
夏笳:科幻的创作是扣人心弦的
“科幻作者在创作时克服了语言的重重困难,最终表达出强烈的情感,这个过程是扣人心弦的。”夏茄表示,翻译科幻作品,首先需要理解作品,对作者和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就是共情。作者描绘出的不同人物的不同声音,传递出不同的心情,在翻译时通过对话关系去理解人物的声音,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克利斯托·赫夫:科幻小说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科幻小说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克利斯托·赫夫表示,通过科幻去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从而打动他人。“我们可以通过科幻了解多元的文化,甚至幻想外星人的奇幻世界,共同体会更广阔的思想维度,这就是科幻的共情。”
黄海:科幻作品充满对人类内心的探索
科幻作品不仅展现了丰富的科技元素,创造出宏大的故事场景,更充满了对人类内心的探索。有些人性的揭示比较隐晦,需要读者反复思考与体会,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三丰:给科幻译者更多支持和反馈
相较于其他文学作品,科幻作品更擅长创造震撼辉煌的场景,因而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共情。对于科幻作品的翻译,三丰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幻作品被翻译为外文,不仅因为中国文化的强盛,更由于中国科幻作品水平的不断提高,赢得了更多读者关注。因此,应该给译者更多支持和反馈,提高翻译的水平,扩大翻译的范围,将更多优秀科幻作品翻译为外文,不断推广传播中国科幻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