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作家刘宇昆:科幻纯文学无分界
“雨果奖”被称为“在科幻小说和幻想创作中获得的最高荣誉”。很多人初认识美籍华裔作家刘宇昆(Ken Liu),即因他以优秀的翻译助力华语科幻小说《三体》一举夺得该奖,而在此前,其本人的作品亦曾蝉联雨果最佳短篇。“作家应该对得奖与否没什么反应,就像被天上的星星掉下来打到一样。”刘宇昆如此回应。且在他看来,科幻作品和纯文学并没有分界,科技不过是放大人性的工具。
香港科幻迷发现我
在香港国际文学节期间,刘宇昆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由其今年九月、十月出版的两部新作展开,谈及他与华语科幻小说的缘起、关注的命题,以及科幻的本质。
近期外界关注的新作《The Legends of Luke Skywalker》已于十月三十一日出版。作为“星球大战之旅:最后的绝地武士”(Journey to Star Wars: The Last Jedi)丛书的一部分,刘宇昆的这部新作是一本关于Luke Skywalker的传说,星战迷喜爱的莉亚(Princess Leia Organa of Alderaan)、欧比旺(Obi- Wan Kenobi)等人物都会出现,且有意思的是,要由读者自行判断故事中哪些是真实,哪些为夸大。
而九月出版的《奇点遗民》则是一部中文版短篇小说集,由一批中国科幻作家反向引介给中国读者。刘宇昆的作品于二○○九年开始发表在中国科幻小说杂誌《科幻世界》,几乎是同一时间,他开始陆续将陈楸帆、夏笳、马伯庸等人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引荐给西方科幻界。“最早是香港的一位科幻迷发现了我,把我和陈楸帆(内地更新代代表科幻作家之一)联繫到一起。”
《奇点遗民》收录刘宇昆于2002年至今各阶段发表的作品,除新作之外,亦包括其代表作,获“雨果奖”、“星云奖”、“世界奇幻奖”三项大奖的作品《摺纸动物园》。故事以邮购新娘为背景,讲述一名嫁到美国的中国传统女性,摺纸变动物与孩子作伴,而她在“白人至上”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却逐渐对自己的母亲产生歧视和隔阂。曾有不少读者对故事产生误解,刘宇昆解释,其实最初是看了华人作家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深受感动,希望写一个女性的故事,表现其在陌生国度生存的坚强品质,重点在于个人而非国家文化。
中西科幻何必区分
“爸爸给我买了一整套《星球大战》玩偶。我把欧比旺.肯诺比赔给了马克。动物摺纸被我塞进一个大鞋盒,放到床底下。”小说中的一幕这样写道。作为美籍华裔,刘宇昆的身上却并没有多少东、西方文化剧烈冲撞的痕迹,看得出他是个星战迷,但在採访中他也主动聊起严歌苓、张爱玲等作家,并表露出对他们的喜爱。读者不难从其笔下的诸多美国奇幻故事中,找到中国武侠小说的影子,“我不喜欢用文化区分中西科幻风格,是作者个人经歷和兴趣不同。可能其他的美国孩子小时候看的是超人电影,我小时候看的就是金庸。”
科幻、奇幻或是魔幻现实,刘宇昆写的“就是小说”,“最终的目的都是探讨人性”。在他看来,科幻作品和纯文学之间没有分界,科技不过是放大人性的工具,因而科幻既不特别也无需“保卫”。放大版的人性是什么样子?这个世界的设定改变后人性会变成什么样子?才是其永恆探讨的主题。
那么,“科幻”究竟为何物?尽管“赛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对计算机编程一窍不通,笔下的预言也并未成真,由此产生的一套语言和比喻却影响了很多人,这也是刘宇昆认为科幻最好的地方:“科幻不是预测未来。而是给我们一套故事,来想像未来是什么样子;同时给我们一种语言,来理解和创造未来。”
最后他透露,正在创作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亦是将由中国古代工程思想所启发的科技放大,放进奇幻世界中。这一系列风格被定位为“丝绸朋克”,他希望在小说中,创造一种有别于蒸汽朋克(Steampunk)的技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