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路遥的路走下去
对于路遥的了解是与日俱增的,从最开始的不甚了解到渐入佳境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这是和一个人分不开的,那就是于航大哥。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开始关注路遥,研究路遥,最重要的是关于路遥的一切。提到路遥很快就让人想到那部百万之言的巨著《平凡的世界》。那个时刻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望尘莫及的事情。或者说那是我无法企及的目标。故对这位伟大的作家崇敬至极。如果我也能写出一部如此的作品此生无憾。起初我从网上购买了全套的《平凡的世界》,开始认真的拜读起来。顿时感觉到自己仿佛融入进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活当中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走出了很多的大作家,陈忠实,贾平凹。本来我就对这片土地就充满着向往。读过路遥的作品使我的这种向往更加迫切,总有一天我要亲自的去一趟那里,感受一下那里的民风民俗。路遥的作品应该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这一点正和我不谋而合。我的写作风格也是这样的。而且我也认为现实主义是有活力的。现实主义仍然是文学流派的主流,一切都要归于现实,这是文学的必然趋势。
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沿着路遥的这条路走下去,用我的作品去证明现实主义还是有价值和意义的。路遥没有完成的梦想我这个后生晚辈要努力实现。现实主义的这面大旗永远不会倒下的。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
路遥是和共和国同龄的,而我是出生在改革开放伊始。我们之间相差了整整三十年,但并没有有任何的距离感,相反却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路遥笔下的描绘的是一个特殊时期,准确的说是改革开放伊始的十年 ,从1975年到1985年,而我写的是1984到现如今,之所以要这样处理,主要是考虑时间的衔接问题。要让整个时间严丝合缝才行。就像接力比赛那样,下一棒的选手必须接过上一棒的接力棒。这是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
我出生在辽宁西部,而路遥是陕北,自然地域是不同的,每个地域的文化也是不同的。所以我要极力表达的是辽西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辽西在我的眼里也是神奇而美丽的。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全国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青龙河和大凌河两大水系,鱼化石,世界上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世界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秧歌,皮影,红山女神文化一直感召这方热土。全国重点保护鸟类苍鹭就生活在这里。石羊石虎辽代古墓遗址,皇家寺庙万祥寺。辽西第一高峰红石砬子就坐落在境内。这样的土地难道不神奇而美丽么?
我之所以要选择这个时期一方面是路遥,另一方面是为了全景展示辽西,改革开放政策已经朝着纵深方向发展,那么究竟带给广大人民什么样的改变呢。这也是我要表达的东西。通过我的家乡辽西以点带面的方式展现出来。也可以说检验一下改革的成果。
我一直觉得路遥的作品是有很深的感染力的。他所表现的顽强拼搏的个人精神鼓舞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正像路遥说的他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或者是改变什么。我也一样,我也要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或者改变什么。其实就是通过自己的文字带来满满的正能量,大爱大善大美大公。小说的主人公正是这些精神的代表,侯小英抚养被人遗弃的孩子,而不求任何回报。白莲被抛弃选择振作,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博大的爱包容一切罪恶,尤春燕毅然放弃大城市的繁华生活选择回家乡奉献教育事业。乡党委书记余石启一心为人民着想,始终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宗旨,为人民服务,他对这片土地像母亲那样热爱。终于让这里过上了好日子。这难道不是大爱大善大美大公么?
其实想要发声并不难,难在是通过人民百姓之口发声,而且只有这样的话语才最说服力。通过寻常百姓的悲欢离合展现国家的发展和变化是最接地气的。
在众多的写作流派当中,顶数现实主义是最艰难的。因为现实主义是揉不进一丝一毫的沙子的。为此作者需要付出几倍甚至是数十倍的精力才能完稿的。这也是现实主义为何散发无穷魅力的真正的根源。
这样的作品一经问世就让读者去评说吧,作者本身是无能为力的。但有一点是十分肯定的,现实主义仍然是有生命力的,我一定沿着路遥的路走下去。
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万丈深渊,我都会勇往直前。现实主义万岁,路遥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