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博物馆开馆引发新热点 “上下五千年”,上海历史为啥有六千年?
上海历史博物馆3月26日正式开馆之后,引发了参观热,也在网络上成为热点,大家在纷纷关注这个上海最新文化地标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其中有人问:上海历史博物馆介绍中说上海历史6000年,不是一直说“上下五千年”吗?那上海历史为什么会有6000年呢?当然也有人马上嘲笑说:你的历史是数学老师教的吧?
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部研究员、历博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毅告诉记者,上海历史6000年的说法是确定的,在历博的学术筹备方面,开过几十个会,所有历史论述都是经过了严密的考证,做到专家论证、老百姓认可的程度。当然“上下五千年”或者“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也是长期在社会上流传,但实际上,随着考古成果不断涌现,中华文明早已不止五千年了,“上下五千年”只是流传的、笼统的说法,要是严谨的话,必须查资料。
上海历史博物馆叙述的上海历史,是按照现有的考古成果来确定的。上海的陆地最早是在上海西部,基本成陆在6000多年前,上海考古发现最早的文明是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考古发掘上海青浦崧泽文化遗址时,在其下层发现了马家浜文化遗存,其中有最早的上海人头骨、中国最早的水井,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水稻,它们的年代都距今6000年至7000年,因此,上海的历史就是从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拉开序幕。
其后,分别是距今55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距今4200多年的良渚文化。1999年,专家在松江的考古中发现了广富林文化,这是一个来自中原的人群,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到达太湖流域,并在随后的几百年内渐渐融入当地而消失。良诸文化已经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其后是距今3200年的马桥文化。距今3000年前,嘉定、闵行、奉贤三地的西部大部或局部才形成。此时,包括市中心区在内的上海其他区域仍处在海平面之下。
上海早期成陆地区的文明,是江南地区文明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在史前时期的末期,这些文明逐渐纳入南面的越或西面的吴这两个势力范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南下巡游,当时上海地区还没有形成城市。上海市区成陆约在公元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从汉代到晋代,上海地区主要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唐代在今天的上海松江设华亭县,青龙港在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宋初,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青龙镇发展更快,时称“小杭州”。元代,上海与广州、泉州等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即海关),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明清时期,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东南名邑”,一直到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