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言:瓷器上的思考与追问
2007年12月23日,“动漫美学超链接”当代艺术展在北京月亮河当代艺术馆启幕。这是刘思言第一次亲历大型策展,那一年22岁。
此后,刘思言相继在江西南昌八大山人梅湖景区个山艺术馆策展“禅香道一”林峰、董浩、贺祖斌作品联展;在江苏苏州本色美术馆策展《边界》、《反映》二个当代艺术展;在海南三亚市艺术馆、黑龙江哈尔滨凯宾斯基大酒店策展《吉祥如意》水墨展。后来还有《墨契》《五官八骏》《新装》《叙事》《韵》等等。
绘瓷作品
这些展览的共同特征是将展览宗旨、作品与展名诗意地相连而示,突出表现作品与当下朦胧非主流文学解读方式所给观众带来的无尽的遐想和追忆!在这些现代水墨展上,她既是策展人,也是一名诚恳的学生;对现代艺术的认知上,她是在与艺术家沟通交流和布展构思上不断的架构、解构、再架构中逐渐得到提升。
就自己策划的展览,喜欢的人说“真好”!不喜欢的人说“看不懂”!甚至差评!刘思言的心态渐渐地平和起来并习以为常。她认为,“艺术是自我且个性的表达,看不懂,是因为你不是那个能读懂此作品的人,既不代表你本身不懂艺术,也不代表作品的艺术水平高或低!”
刘思言向著名主持人鲁豫(右)介绍策展情况
那时的刘思言是一个理想主义与完美主义色彩相加而行的人!凭着一股闯劲,历时十年,策划、实施、组织了大大小小的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近三十场。每年三场左右的展览及活动,对一个成熟的策展人而言不能算高产,而对于她来说算是密集的,因为那时自己还没有相对固定的团队和推广平台,凭着一股热情执着的闯劲,去感染所有参与策展工作的朋友和艺术家。
也正是如此,著名艺术家田黎明、李津、刘庆和、董浩、武艺、林峰等不仅为其提供帮助,还选送作品参展支持其策展。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对她而言,感恩的是一路走过帮助她的每一个人,积累的是策展时的工作经验,奔波的是静处后的思考和追问。已过而立之年的刘思言在等待,等待着一场由内及外的自我策展革命!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前排右三)点评刘思言(前排右二)的策展主题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改变,艺术品消费趋于理性化和去泡沫化,“附庸风雅”的高成本书画市场和新媒体语境下低廉书画市场两极分化的时代到来,将本来就不是正本清源下的艺术品市场和相关行业,搅得不知所措,捉襟见肘!
挤出水分后的艺术品市场苦不堪言!由于没有经过真正的艺术品市场的“十月怀胎”,缺了出生时的艰辛和“阵痛”。那些野蛮生长的同行,也大都变成了旁门左道!这也正是当下策展人“自我革命”的历史机遇期。
《浮现》展览现场
让刘思言真正开始思考“策展人的社会价值”,“当代艺术及艺术家走向与中华传统及文化继承”,“当代艺术家的生存状况与艺术品价格理性分析”等等问题的,还是在去年她策划、组织的一次既成功又失败的活动。那次,由贺祖斌、沈沁、石荣强、李军、王昶、贾秋玉、于波等七名现代艺术家组成,赶赴江西景德镇的绘瓷创作、展览活动,之所以说成功,是因为近百件瓷器上的创作基本全面体现了七位艺术家当时的创作心态和独有的个人风格。说其失败,是因为七位艺术家和相关工作人员辛苦从北京、天津、山东等地赶到创作地点,苦战两个星期,绘瓷作品虽然理想,而交易额却只够旅差费!
策展人刘思言(后排右四)与参展艺术家合影
最后的艺术家稿费也只能用他们自己看着满意的瓷器相抵,虽然最后剩余的六十件瓷器均被一家艺术馆收藏,但作为策展人,没能成功的举办展览,就是失败。退而求之,绘瓷作品也还算有了个好的归宿!刘思言的心情多少好受些!同时,也第一次让她切身感受到艺术品市场“人傻钱多”的时代终结了!之所以说是成功,不仅仅是笔者所看到的艺术品的成色和其中所体现出的生与死、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的思考与追问!还有各种器形上的山水、人物、花鸟、动物,一群人、一匹马、一束草、一枝花,甚至一个红领巾,都会让人想起些什么!是对过去的追问?还是对未来的提示?最最重要的是让刘思言作为策展人,能够在光鲜浮华的艺术圈中,去掉的那本该有的、但多出很多的自我感觉良好!
从那时起她没有马上开始策展,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社会艺术现状调研和读书上,充电和理性是她的常态。也许一次具有超凡影响力的大展在等着她!也许如今已是月雅拍卖网艺术总监的刘思言会把互联网与现代艺术线上、线下的展览结合在一起,把优秀的现代艺术品送到真正的藏家手中,把大众喜欢的艺术品,通过互联网送入千家万户。一个新媒体下的策展人也许将“化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