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汉文版2020年1期卷首语、目录
卷首语 | 石一宁:今年春来早
公元2020年1月25日,是中国的春节,即庚子年正月初一。依照中国传统的历法,这是春天的开始。
今年春来早。纵是北国雪花飘飘,江南寒风料峭,春天依然迈着坚实的步履踏雪冒寒而至,迎风含笑而来。
冰封的大地之下种子在拱土萌芽,凝冻的川河深处暖流在蓄势奔腾。还有那梅花破冬怒放,松柏苍苍擎天,木棉火红烂漫。
早来的春天是一个祥瑞的征兆。她预示着国泰民安、国强民裕。今年是我国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告别绝对贫困,全面实现小康,这是中国历史的大事件,也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件。中华民族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奇迹。
早来的春天是一记催人的晨钟。她提醒人们光阴似箭,时不我待。我想,对文学工作者来说,早来的春天还是一声责任的提醒,使命的再叮咛。她让我们记得,正在神州大地轰轰烈烈进行的这场伟大的反贫困斗争,文学不能缺席,作家不能失语。
诚然,文学创作无论是题材、体裁还是风格、手法,都应该是丰富多样、百花齐放的,但提倡多样化的前提,是弘扬时代的主旋律。
另一方面,主旋律作品的创作,更需要重视文学的艺术品格与美学价值,如此作品才能更深入人心,产生更大的接受效果。
本期隆重推出的长篇小说《两河口》,是年逾七旬的苗族作家向本贵书写新时代乡村巨变的力作。小说里的两河口村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洗脚上岸”成为城市市民。然而,没有了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也就没有了千百年来传承的农活手艺的用武之地,突然面对陌生的城市生活,如何谋生一下子成为天大的问题,两河口村民的“华丽转身”其实千辛万苦,千困万难。作家以对人民的挚爱与沉实的生活体验,描写了两河口村民成为大鹏市市民这一身份变换过程中的艰难与苦痛,成功与喜悦,以及基层干部走出迷惘茫然重拾初心与担当的精气神。真挚饱满的情感、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写实功力的老到圆熟,使这部主旋律题材作品散发出激荡人心的艺术魅力。
凡一平的小说《韦旗的敬老院》里的主人公韦旗,曾是一位警察,退休之后开办敬老院,主要收容犯人亲属和刑满释放的“老劳改”,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显示了作家对老龄化社会焦点问题的关注,并展露出理想色彩与悲悯情怀。格致的188体育官方ios《五号鹤》,则以曲折跌宕的笔致讲述一对丹顶鹤动人的爱情故事,文短情长,思深意苦,令人再三咀嚼。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呼唤生态文学的繁荣,呼唤生态文学的春天。期待更多生态文学的精品佳篇。黄国辉的诗作《西藏·一种现场》,以热切的抒情,讴赞西藏壮美的山川、质朴的风情与建设者对雪域高原的深沉爱恋,融诗意与时代担当为一体。
生活是文学的源泉,人民是作家的母亲。珍惜光阴,深入生活,植根生活;为母亲而写,为母亲而歌,我想,这就是今年春来早对我们文学工作者的启示和意味。
《民族文学》汉文版2020年1期封面及目录
卷首语
今年春来早 石一宁(壮族)
长篇小说
两河口 向本贵(苗族)
[佳作点评] 书写现实的理性目光和开放胸怀 贺绍俊
短篇小说
韦旗的敬老院 凡一平(壮族)
醒来吧,孩子 杨衍瑶(仫佬族)
散 文
五号鹤 格 致(满族)
长错地方的树 唐克雪(瑶族)
归于静寂的故乡 艾 吉(哈尼族)
诗 歌
西藏·一种现场 黄国辉(土家族)
比如这些,甚至更细微的
徐振江(蒙古族)
初逢明月 博格达·阿卜杜拉(维吾尔族)
苏德新 译
金川行
陈应松 谷运龙(羌族) 光盘(瑶族)
王樵夫(满族) 宋玉成 王聚敏
胥得意(蒙古族) 王晓霞(满族)
杨仕芳(侗族) 肖 龙(蒙古族)
韦晓明(苗族) 金昌国(朝鲜族)
陈茂智(瑶族) 白庚胜(纳西族)
郭洪林 向瑞玲 郑 刚(藏族)
吴治由(苗族)
评 论
当代中国故事的多重想象空间 张柱林
寻根言说的三重取向 李林荣
“少即是多”:作为可能性的少数民族诗歌 霍俊明
七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李美皆
封面美术作品:陈新民
插图:陈新民 徐沛君 崔晓华 郭兰莹
篇名题字:梁永琳 郑训佐
美术编辑:徐 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