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出版
日前,广东人民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正式出版。这是我国首部现代文学研究通史,填补了我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主编黄修己教授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第二代学人的代表之一,其以85高龄,率领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4名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姚玳玫、陈希、吴敏、刘卫国,攻克了这一现代文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从构想到撰写完成,历时10年,资料准备更是长达20年,是一部集大成之作。5名作者均为广东学者,这套通史是理论粤军对中国学术的重大贡献,堪称粤派理论的一座高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列入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是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套共5卷,161.2万字。
第一卷(1917—1927):喧闹中的开辟;
第二卷(1928—1937):多元共生;
第三卷(1937—1949):分流与整合;
第四卷(1949—1976):非常的建构;
第五卷(1977—2000):突破与创新。
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论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通史性著作,全书以学术发展进程为纲,采用史的编纂法,探源溯流,分别时期,记载和检视从1917年至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成果,勾勒现代文学研究的脉络和走向,描绘艰辛与坎坷,展示业绩与风采,总结成就与不足,既宏观把握学术态势,又深入剖析典型学案,史论结合,取材宏富,探究精深,具有垦拓性和集大成意义。本项目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开辟、发展到转折,从建构、解构到重构等不同阶段为节点分列各卷。
作者简介:
黄修己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为该会名誉理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组中国文学组成员,教育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和学术史。主要著作《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获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等。其不断思考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中的问题,发表大量论文,并于2017年结集成《黄修己自选集》。
姚玳玫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民国时期海派文化/文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文学评价体系建构实践研究(1928—1937)”。代表论著:《想象女性:海派小说(1892—1949)的叙事》《1933—1935:新文学史料汇编热中的“阿英框架”》等。
吴敏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扬与中国现代文艺关系研究”。代表论著:《延安文人研究》《晚年鲁迅与“周扬等人”》等。
陈希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百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代表论著:《论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一个人与一门学科》《〈雷雨〉:未完成的演出》等。目前正撰写《中国话剧演出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意象派与中国新诗”。
刘卫国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学术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文学研究学术谱系论”。代表论著:《中国现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研究》《论季羡林的新文学批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