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协:书写乡村振兴经验 塑造时代新人
从“山药蛋派”到“晋军崛起”再到“晋军新锐”,山西一直是乡土文学创作的重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征程中,该如何书写乡村振兴的当下经验,塑造不断涌现的时代新人,开拓农村题材创作的新境界?7月15日,带着多重命题,山西省20余位农村题材作家、评论家和文学艺术工作者齐聚南华门,参加了中国作协主办的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并在随后召开的研讨会上,为落实会议精神、推进新时代山西乡村题材创作建言献策。
近年来,山西作协组织精兵强将,积极参与中国作协组织、扶持的乡村题材重点创作项目。其中包括:由中国作协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举办的项目,描写国家扶贫重点县岢岚县扶贫工作的长篇报告作品《爱的礼物》(《中国作家》2020年第7期);中国作协扶持、山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重点文艺工程,报告文学三部曲《掷地有声——脱贫攻坚山西故事》(2018年10月北岳文艺出版社)《掷地有声——山西第一书记故事》(2020年1月北岳文艺出版社)《掷地有声——山西58县脱贫摘帽故事》;中国作协扶持的长篇报告文学《赵家洼:一个村庄的消失与重生》(《中国作家》2019年第5期);中国作协扶持的长篇小说《大地》(《中国作家》2020年第5期)。
山西作协通过重点作品扶持、专项扶持、组织作家深入新农村建设一线等工作举措,鼓励全省作家创作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乡村题材作品。其中既有聚焦脱贫攻坚、为时代立传的长篇报告文学《第二次战役——沁源县脱贫攻坚纪实》《更大光荣——革命老区五乡县的脱贫攻坚故事》《爱在苍茫大地——忻州市脱贫攻坚纪实》《灵魂高地》《民情日志》等;也有表现新农村改革实践、建设进程的长篇小说《望乡》《老桑家的行政》《晨雾里的炊烟》《我们还是农民吗》《吉祥经》《生活像条河》等;还有深挖传统文化、赋能乡土产业的报告文学作品《药茶飘香》《大同黄花遍地香》等也都在积极创作中。
山西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杜学文要求,文学工作者要进一步领会落实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文艺工作的讲话精神,落实中国作协会议精神;要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之下,从中华文明发展变化的高度来看待当下的乡村巨变;要在个人积累和修养上有更大的格局,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要加强对农村题材创作的组织与服务工作,既要高质量的完成创作,也要组织好宣传、推介工作。
与会作家、评论家表示,要继承山西文学长久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坚持深入现场、直面历史、反映生活的同时,更要在创作中努力穿透现实生活的表象,真正触摸到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情感世界、心灵图景和精神信念,艺术地诠释新时代语境下的新农村,努力创作出不负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