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
怀念夏衍同志
上海刚解放时,负责上海文学工作的夏衍同志非常关心上海文学事业,对上海作家协会关爱之至。他希望作协会员都有真才实学,曾亲自出题考上海作协会员,题目中有中国四大说部是什么,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什么。答卷第一名是任大霖同志。
夏衍同志后来调到北京去了。开文代会我见到他,他坐上了轮椅。
资治通鉴事
回想敌伪时期,有人带一部《资治通鉴》过日本鬼子关。日本鬼子说这人是共产党,带的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司马光和马克思有一个字相同,两个字音相同,于是把这人抓起来。后来总算弄清楚不是这么回事。
这是当时《申报》登的新闻。
老友包蕾
我的老友包蕾兄实在聪明,所以写出好作品。他本来是电影编剧,我看过他好几出戏,如《珠光宝气》等。可是解放后他当了少儿社总编辑,专注儿童文学工作。
他为人非常风趣,和我们一起下乡劳动,总带着一瓶药水。到一定时候,他就要喝药水。工宣队看见他吃药,也就让他停下工作吃药。其实那玻璃瓶是药水瓶,里面装的并不是药水,而是香喷喷的上好花雕酒!
他是在广慈医院去世的,我曾到医院探望过他。他还是很乐天的。
记良友画报
解放前十分流行的《良友画报》和《体育画报》,其用纸是我父亲的华兴纸行提供的,因此纸行收到多本样书,就各寄一本到广州给我。从这两份画报我知道不少东西,特别是体育新闻,如足球名将李惠堂、李天生、陈镇球,跳高能手符保卢,长跑名人李长春等,以及许多电影明星的事。我特别崇拜胡蝶,因为她是广东鹤山人,是我的同乡。
这些画报让我知道国际国内许多大事,很有意义。我感谢这些画报,也希望今天着重出版这种画报。不过想想也不对,如今有电视,大家看电视,也不需要看这种刊物了。
我想起1938年从广东到上海,在临时开设在大新公司四楼的岭南中学读书,老师是《良友画报》原来的编辑。《良友画报》后来迁到香港还继续出版了一些日子。
记我的第一篇文学翻译作品
《黏土做的炸肉片》是我的第一篇文学翻译作品,这篇土耳其小说登在苏联《外国文学》杂志上。我觉得它很有意义,就译出来。当时倪海曙老大哥在孔另境前辈创办的华光补习学校任教,他把译稿给孔老先生看,蒙孔老先生采用,放在他刚创刊的《新文学》杂志上,钱君匋前辈还把它放在编排得很好看的位置上。
一看就知这译名外行,内行的话,可以译作《烂泥排骨》。当时土耳其小学生家里穷,空下来在海边用烂泥做排骨玩,有一天他奶奶给了他一块真的炸排骨,他带到学校,爱不释手,上课老师以为又是烂泥排骨,把它扔到窗外去了。我很感动,因此译出。
发表这篇译作,倪老大哥和孔老前辈都是我的大贵人。我以后走上写作之路得谢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