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传统文化汲取民族复兴智慧
来源:新华日报 | 莫林虎   2021年07月12日08:27

南宋朱熹在《观书有感二首·其一》中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根本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加入创新成分,使之永远充满活力。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今日中国建设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创新思想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

中国创新精神始于《易经》。什么叫“易”?“易”就是变易,因为世界不断变化,就必须积极主动创新。《易经》的第49卦是革卦,“革”就是革新。第50卦是鼎卦,“鼎”就是建立新机制新体制。成语“革故鼎新”,就是由此而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里59次提到“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不断进行思想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还特别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打赢脱贫攻坚战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精准扶贫”的理念,以及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从而形成一个重大的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

2014年4月,80万基层干部在全国贫困地区开始进村入户,12.8万个贫困村、8962万贫困人口被识别出来。之后于2015年用了10个月时间动员了200多万干部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诞生了一系列的理念和一系列制度创新,如“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15年10月,通过“五个一批”进行脱贫,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正式提出。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那么大成就,在于制度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剩下的9899万贫困人口在2020年底全部脱贫。这就是中华文化创新思想在当下的一个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是令全世界震惊的。

小康思想与共同富裕的伟大实践

中国儒家的社会理想集中体现在《礼记·礼运》中,其中孔子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大同”,一个是“小康”。

简单来说,“大同”就是儒家的最高状态,思想觉悟和行为举止都是以“天下为公”为标准的状态。在整个国家中,所有的重要资源属于全体中国人民,每个人都想为社会作贡献,就是“天下为公”。

“小康”是“天下为家”的状态。《礼记》中说:“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家庭及家族努力,最亲近自己的家人,最关爱自己的子女,获取的财富和付出的努力都是为了自己。虽然有私心,但是政治清明,国家治理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虽然“小康”的状态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但是古代对于“小康”的理解是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即制度各方面都是比较完整的,百姓都是守规矩的,这时候人民安居乐业。

“大同”在古代根本不可能实现,“小康”也只是在少数的盛世和治世一定程度地实现,比如“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等。然而即使在开元天宝年间,即唐朝最繁盛的时候,仍有杜甫说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故“小康”社会在中国古代,即使是在治世和盛世期间,也只是在少数的时候一定程度实现。

中国共产党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正是儒家的“大同”“小康”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两不愁三保障”,让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脱贫干部也作了很多贡献,如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该地99%是山区,而且石漠化面积达到了75.4%。在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带动之下,该地区农民积极努力,修路、做梯田,完全改变了西畴的面貌。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是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和群众不懈奋斗的结果。

大同理想与新时代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上文提到,中国儒家的最高理想就是“大同”,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就是“天下为公”,即所有人、国家所有的资源、最重要的财富都是大家的,大家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选贤与能”,相处非常和谐。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能把“天下为公”的理想付诸实现并不断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2020年,益普索调查显示,在全球27个国家中,中国政府得到的认同是最高的,约为93%。2020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发布题为《理解中国共产党韧性:中国民意长期调查》的报告,结果表明中国政府的支持率和满意度是93.1%。

中央和国家机关向贫困村派出第一批干部中的国家审计署姜海泉,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典型代表。他干了两年以后,村民说:“姜书记太好了,万一换了新干部,接不上茬怎么办?”所以村民连续两次发出盖手印的联名信,请求姜海泉书记再干两年。姜海泉女儿的日记上说:“我的爸爸原来是白白的帅帅的,可是现在晒得黑黑的了,因为他在贵州高原大山里的贫困村扶贫。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去了,现在三年多了还没回来,我也很想念爸爸。”后来姜海泉说,在我们家小孩最好玩的那几年,从幼儿园到小学期间四年我都没见到,但是换来的是村民的认同,是老百姓对我们扶贫干部、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