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南山 ——读侯建臣188体育官方ios《南山非山》所感
文字和人一样,各有特点和韵味不同。
由于对文字感兴趣,平时十分喜欢阅读身边的好文,每每遇到佳篇入心入肺腑,就爱不释手,反复地、反复地念叨。前日看到《188体育官方ios百家》发布的刊文精华篇之一,是咱们大同知名作家侯建臣先生的188体育官方ios《南山非山》。速点读,仅读到三分之一处时,已被深深吸引打动,心潮眼湿。
《南山非山》全文分五节表叙,脉络如大小血管分布,各自分流而时有交集,最终聚焦于“南山”这一主题。主题围绕作者儿时的南山,心目中悠然的南山,消失了河水的南山,和作者亲手营造的一处回归田园的、实中有虚的南山。
南山,它真的不是山,可作者认为那确实是山,因为人人都叫它南山。南山是全村子人的山,是真实的山,是画中的山,更是精神世界里的山,是多少人梦乡里的南山;南山,实际是作者儿时一帮伙伴儿的台墩山,是作者自己从小到大一直仰望的山。他们曾经在那里“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不畏伤痛,攻城拔寨,一举登顶,位居王侯”,好不快活!
时光无声无息,流年中的自己,不知不觉中一天天长大。长大这个事儿,连作者自己可能也没有清楚地察觉,但他亲眼目睹了那座南山是怎样被轰然铲倒推平的,从此那山不复存在。于是那南山,只能化为作者心中久久思念记挂的那座山,无论求学漂泊在外,无论身居城市广厦。南山相距远,夜夜入梦乡。
大自然的山中应该有什么,那南山它就有什么。南山上有树木,山中有幽涧,山下有泉汩,汩汩便成河,河中有蛤蟆和蝌蚪,和射来射去的浅黑色鱼儿,箭镞一般地射过,折回,又倏然射去。
鱼儿从哪里来,蝌蚪从哪里来,那暴雨之后,数日积水中的“翻车车儿”又是从哪里来?父亲关于生命起源的命题,作者并不太想否定,他只想顺着河水与那条长长的沟谷,自己去做辽远的思考。思考的也不仅仅是鱼儿和被人们口中的“翻车车儿”,会想到:自己是怎么来的,是不是也像那些红色甲龙一般的“翻车车儿”一样?原本就在这土层中一直蛰伏,逢雨水而获新生,积水涸则生命隐遁。土里来土里去,其实一直就是南山漫漫沙土之中那个真实的自己。
作者的眼中有一南山,便牵着母亲的手去看南山,南山有好吃的,有宝哩。母亲却说哪里有南山?全是草嘛,就算有个南山也没啥好吃的?几十年过去了,母亲早让那苦菜,那灰灰菜给吃淘了,再也不思谋吃它们了。母亲可能没有多想过:在那些日子里,是父亲母亲拔回家的那苦菜那灰灰菜,南山坡上采回的一捧又一捧奶瓜瓜,让她的儿子吃饱长大的,那都是救命的宝贝东西。母亲不一定会说出,但她一定知道,她的儿子从发肤到髓血已经被这些草根宝物深深地浸润,她的儿子呼出的气息都是灰灰菜味,苦莱味。南山上一年四季,漫山遍野的茅草的颜色,就是儿子如今须发的颜色,南山上四季里纯香的杂草味,便是他熟悉的儿子身上的体味。母亲知道,作者也深知,他们都是一身的土气,一身的本色,一身的百草味,一身朴实真诚的人格魅力味。
年老体衰的父亲,和那些曾经葱郁的草木,曾经健硕无比的牛马骡驴,曾经可以洗衣淘米、饮牛饮羊的清清河水究竟是怎么没有了的?它们是否也像某一年,盛行季风带的雨水中悄然复生的“翻车车儿”呢?相片上面容慈祥又安详的老父亲,是否还会静静地踱回到那一圈低矮的围墙里?思绪之末,梦醒之初。回眸远望,黯然神伤。没有了,没了的终究就是没了……
南山没有了,河水没有了,咆哮的洪水也没有了。没有了山,荫木与鸟兽何栖?没有了河水,鱼儿何居?没有了洪水,哪里会有自山涧翻滚而下的大小石头块?眼中所见的,笔下所写的是家乡的现状,而作者深深思考的一定是,高速时代的生态恶化问题。万物不可无本,不可无源,我们的日子,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文字也断不可失去根源。
失去了南山和许多与南山不可分割的东西,可作者自己心中的南山还在,这南山就在村后那一堵古老的土墙下,就在家乡的老屋后,就在母亲固执绝决的死守中,就在逆溯的长长旧梦里。它们似已远离,却又恍惚间浮现眼前,它们没有老去,依然静好。依依的送别中,终归还有无穷无尽的轮回和萌新。那片黄土地,俨然已经听到又一轮的生命之潮,在酝酿,即将涌起。
在母亲喜上眉梢的迎来与目送之间,作者真的在老屋旁建起一处悠然见南山的所在。红色砖墙之外,围起两处栅栏和篱笆。那个南山,就在这简陋不堪的篱笆中。母亲看不到这个南山,只说是多种些茄子萝卜,儿子坏笑着说:咱也能再种一点菊花。母亲歪了歪头,也笑了,少了牙的嘴角越发地瘪下去。“嗯,嗯,种菊花,种点菊花”。此时的母亲更像是一朵晚秋浓霜之后的银丝菊,灿烂从容又坚劲。此时的母亲,不也正是儿子一直心心念念的那一座南山吗?南山处处在,南山永远在的。
常说文如其人,用在作家侯建臣这里恰如其分。侯建臣笔下的文字一贯普通墩实,罕见高大和华丽,节奏不慌不忙沉稳从容,文篇朴实深情,润物无声,极有渗透力。这也正如作者其人:身材墩实有重量,相貌算不上很帅却耐看,皮肤古铜有光泽,臂膀强壮有膂力。对此,熟悉作者的朋友们应该无甚异议,不过,这只能算是形与神之间的吻合。还有神与神之间的契合,作者并不魁梧的身躯,始终弥漫着低调,谦和,细腻和淡淡的幽默,甚至还有一点点指东打西的禅意。而作者的言谈举止,在轻轻柔柔之间却张扬出睿智,从容,坚韧和刚毅。这一切在《南山非山》一文,以及他的《边走边哼》《乱炖》等文集的作品中都得可见一斑。
读者阅文则入景,入景则体验百味,读后则回味和思量无穷,这应该也是作者侯建臣先生为文所期待的效果吧。
无力作评,所感随笔。南山不是山,心中有南山。所有远离故土的游子无法挽留、唯余梦境中的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