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梯上的金色流年
重庆作家王雨新作短篇小说《十八梯》由《长江文艺》今年第十期刊登,捧读小说,良久有味。
十八梯是重庆有名的传统街区,早年为联系上半城与下半城的主要通道,有天梯般的蜿蜒石梯,有危如累卵的吊脚楼。不少精明的店家,看准通衢要道的商机,在十八梯两旁开店设摊,百货店、油蜡铺、轿子行、竹木店、菜市场连成一片。如蚁的行人、挑夫,在踩得变形的石梯登上走下,讨生活谋出路。十八梯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彰显了独有的山城特色。
王雨以十八梯为背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一个看似平淡却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
小说女主人公明月出生于书香门第,受家庭熏陶,从小喜爱丹青,后来去读了美专校附中。她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十八梯的嘈杂,朋友们的欢笑,就像离它不远的长江一样,总是喧腾、流动。那一年的夏天,在与柳天重新接触的时候,朦胧的爱情翩然而至,来得那样突然,让她措手不及。柳天的确是个很出色的男孩子,知识和兴趣广泛,还有如火的热烈,以及对她稚气而固执的追求。
突然之间,店铺封了,父亲病故,明月生活困难,却没有放弃初衷。她昼伏夜出,在十八梯如山的垃圾堆里寻找纸片、烟盒,作为绘图的纸张。十八梯的大街小巷、各色人物、四行八作、风俗民情,被她绘制在这些废纸上。风吹草动令她胆战心惊,人在这种时候最需要的是寄托,情感的寄托,她彷徨无助。柳天跟踪找到她,带去微薄的资助。这一见,他们便拥有了一份沉重但美丽的情感。这一见,便也是长亭相送,因为此后明月如同一则渺不可寻的谜语,最后竟连谜面也一齐消失在人海之中。
改革开放了,已成为中医学教授的柳天从成都回来了,已成为书画家的明月从她新加坡的亲戚处回来了,回到了梦魂萦绕的十八梯。似水流年,冲走了十丈红尘,却冲不走记忆中的一片绿荫。那条奔流不息的长江,那些密密麻麻穿过十八梯的行人,那些卖麻糖、炒米糖开水、盐茶鸡蛋的小贩们的叫卖,补锑锅织篾席修桶打箍剃头人的吆喝,如今又在他们跟前。只不过定睛一看,修旧还旧的十八梯,簇拥着初生的朝阳,犹如一排排新印的字典,燃烧着一片金色的语言。
《十八梯》可读性强,语言质朴流畅。小说来自王雨对现实生活矿藏的采掘,艺术情境、人物刻画富于生活质感,有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严肃的主题内涵。人们是追求美好和时代进步的。
据悉,由王雨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这将成为继公映过的《年轻的朋友》《产房》之后王雨的第三部故事片,期待它早日搬上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