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粪土破 ——二十四节气之雨水
俗话说:“节见节,半个月。”雨水,是春天的第二个节令,处于半个月之前的立春与半个月之后的惊蛰之间。雨水既不具备立春那样的重要性——标志着春天的来临,也不像惊蛰那样具有天文地理表征,譬如天上从此开始打雷了,地下蛰伏的动物和虫子也开始蠕动了。雨水,似乎是一个平淡无奇的过渡性节令。
不过,在我童年以来的认知里,雨水是一个“收心”的节令。尽管俗话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立春一般在春节的前后几日里(今年是大年初四立春),有时正好还跟春节是同一天,“新年到,响花炮,穿新衣,戴新帽”,大年过得正欢势,心里红火得不得了,普通人忙乎了一年,好不容易歇几日,放飞几天,哪有心思盘算“一年之计”呢?到了春天的第二个节令雨水,已是正月半前后(今年是正月十九),恰好是一个心理调节器和上班缓冲期——歇得也差不多了,该收起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喽!
由于“春打六九头”,所以立春半月之后的雨水,一般在七九的第六天或第七天,今年是2月19日0点42分50秒交雨水,是七九的第七天。俗话说:“七九八九,河塌水流。”此时大地回春,天气回暖,寒冷的降雪天气已经过去,下雨的季节到来了。值此时节,只有那些有钱有闲的富贵哥们儿姐们儿才会吟弄甚么“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也只有深刻理解民生之艰辛的大诗人如杜甫者才会由衷地欢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俗话说:“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春雨贵如油啊!据明代史学家、文学家张岱《夜航船·春》记述:“雨水:前此为霜为雪,水气凝结;立春后天气下降,当为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曰:“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逸周书·时训解》亦云:“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大意讲:雨水这一天水獭把捕到的鱼像祭祀一样陈列在水边,再过五天鸿雁从南方向北方飞来,再过五天草木开始萌芽。所以俗话常说:“雨水前后,植树插柳。”也说:“雨水过罢,种树插花。”
在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我童年乃至于青少年以来所能见识到的地方,雨水之后,农民就开始动弹起来了。他们穿着臃肿的棉衣棉裤,外面再披一件挡风御寒的白羊皮皮袄,慢悠悠地套起马车、牛车或小驴车,哼着小曲懒洋洋地往田地里送粪。他们是在为春耕做准备。俗话说:“雨水动粪土。”还说:“雨水过,粪土破。”在北方,每一处农家院落的西南角都有厕所——俗称茅厕或茅坑,这是缘于传统文化中的“后天八卦图”之西南方是《坤》位,《坤》乃大地之象。俗话说:“人爱香,地爱臭。”又说:“西不香,东不臭。”由于厕坐落在西南角,故曰“西不香”,还因为厨房多设在东方或东南方(从前为避免西北风吹吸烟囱而冒出柴草火焰),故曰“东不臭”。
老子曰:“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意谓天下太平安定之时,马是用来耕田运粪的。粪是象形字,它的繁体是“糞”,可拆分为“米”“田”“共”,其本意是田地和庄稼都离不开它。俗话说得好:“庄稼一枝花,全凭粪当家。”又说:“庄稼百样巧,粪是无价宝。”还说:“要想种田,屎尿不嫌。”的确,要想吃香的,就得做脏的;好田地离不了肥料,庄户人好作务屎尿。城里人一定要明白,我们天天盛在碗里吃的香喷喷的白面大米,都是农民兄弟风里雨里担屎弄尿,一年四季千辛万苦作务出来的。所以每当我乘坐地铁或公交的时候,看到那些白眼撇嘴百般嫌农民工的城里人,就会情不自禁想起一句俗谚:“没有乡下的泥腿子,饿死城里的油嘴子。”并进一步联想到另一句俗谚:“屎臭三分香,人臭不可当!”
顺便提醒一句,我们日常用过的生活污水——特别是使用洗衣粉、洗浴液、洗发膏之类化学用剂的生活污水,千万不要为了“节约用水”而用它来冲厕所。因为在城建设计中,便池冲水和其他生活污水走的是两条管道;如果人为地“合二为一”,最后会进入化粪池而浇灌到田地里。加入化学用剂的生活污水,对耕地的污染非常严重。“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为了我们舌尖上的幸福,也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请诸君万万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