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夭折的爱情
来源:新民晚报 | 王宏图   2022年05月10日08:23

浪漫的爱情是世世代代文学咏唱的主题。它寄寓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梦想和期望,就像前些年一句网络流行语那样,除了现实,还有诗与远方。这一白日梦般的情愫滋养了无数人脆弱的心灵,成为他们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即便在实际生活中屡屡受挫,也前仆后继,虽九死而不悔。

在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中,不难找到对于不同形态爱情五光十色的描绘。贾宝玉与林黛玉、罗密欧与朱丽叶、《茶花女》中的阿芒与玛格丽特,他们深挚的爱情赚取了无数人的眼泪,成为长盛不衰的绝唱。这正贴合了白居易诗句中所描绘的境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然而,人世间并不尽是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有功利算计的爱,肉体的爱,心血来潮的爱,不温不火的爱,但还有一种爱,它便是未及成熟便悄然陨灭的爱,它是夭折的爱,仿佛花园偏僻角落中的野草花,不引人注目,但在许多人的生活历程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父与子》中描绘的男主人公巴扎洛夫与富裕的寡妇奥金佐娃间发生的纠葛便是其中一例。

出身平民的巴扎洛夫是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中的新型人物,他蔑视传统的权威,是一个“用批评的眼光去看一切的人”“是一个不服从任何权威的人,他不跟着别人信仰任何原则,不管这个原则是怎样被人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因而获得了“虚无主义者”的贬称。而正是这样一个敌视艺术、崇尚科学的人却莫名地陷入了爱情的泥沼。在省城的一次舞会上,他结识了寡居的奥金佐娃,随后与朋友阿尔卡狄到她庄园中做客。原本一向自信满满、极富自制力的巴扎洛夫顿时间性情大变,变得烦躁不安。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一个夜晚,为了摆脱这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的困扰,他向奥金佐娃表明想离开。她对巴扎洛夫也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没有达到舍身相爱的强烈程度(他们间的阶层差异是如此悬殊),但并不情愿后者就此挥手作别。她仿佛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有意无意地将对方引向暧昧、欲罢不能的境地。然而,在那一刻,巴扎洛夫一犹豫,没有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当场向她表露爱意。到了第二天,他们俩前一晚中断的对话延续着:当巴扎洛夫鼓足勇气将她搂抱在怀里、倾吐爱意时,奥金佐娃退缩了。她责怪对方误解了她的意图,于是一切变得难以挽回,一段夭折的爱情就此定格。试想一下,如果那天晚上在幽香扑鼻的夜色中巴扎洛夫将爱慕之情和盘托出,结局或许会大不一样。

话说回来,奥金佐娃对巴扎洛夫怀着某种朦胧的情愫,在偏远的庄园宁静的生活中,他是一簇夺目的火焰,但过惯了养尊处优生活的她,心理上远没有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做好准备。当对方不无唐突地表露心迹后,震撼之余她退缩了,缺乏足够的心理能量投入这场注定不平凡的恋情。她虽然对巴扎洛夫摆出一副倨傲的神情,但在他弥留之际还是赶到他家里见了最后一面,将嘴唇贴在他被伤寒摧残得不成模样的额头上。这是永别,也是一场不幸夭折的爱情的终局。此时此刻她感到一阵冷冰冰的恐惧。她意识到如果自己真爱过他,决然不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真爱过,即便分离,也不会是这样一种夭折的结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