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金翅鱼之歌》分享会在京举行
3月25日上午,陈集益长篇小说《金翅鱼之歌》阅读分享会在北京东城区图书馆举行。东城区作协主席、188体育官方ios家韩小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郭艳,作者陈集益,以及现场读者共六十余人参加分享会。分享会由东城区图书馆和东城区作协联合主办,是“书海听涛——作家与读者见面会”系列活动之一。
长篇小说《金翅鱼之歌》发表在《人民文学》2022年第11期。陈集益从总体构思与灵感来源,为什么要采用“仿纪实”手法塑造小说人物和推演事件,以及在一部反映当下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小说里虚构“金翅鱼”这一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物种作为贯穿故事的线索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小说的创作过程。他坦言《金翅鱼之歌》除了环保主题之外,很大篇幅是歌颂我们人类有着与洄游鱼类相近似的乡土情结、勇于牺牲的精神。他在小说中采纳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并设想未来乡村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不相冲突的美好愿景。
郭艳从评论家角度点评《金翅鱼之歌》的当代性和现代意识,她认为小说的本质是虚构,作者是以“仿纪实”的手法,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谋篇布局能力,反映了时代的本质真实。她强调,金翅鱼在她看来虽然有象征意义,但引起她共鸣的是,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与时代共同成长的“新北漂”人物形象陈集科。作者塑造这个人物时,采用“仿纪实”的好处是没有把人物写得很极端,从而关注到了该人物身上的柔软甚至弱点,使得陈集科这个人物形象比以往很多作家笔下的“北漂”更深刻。她认为陈集科是一位有自尊、有理想、有灵魂、有发展、有社会担当的新一代“北漂”,是值得作家去书写的。
韩小蕙谈到生态文学在我国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多数作品已形成“套路”,《金翅鱼之歌》突破了这一点,是以新的面貌,重新将生态文学摆到了读者面前。接着她又从“立德”“立言”“立身”三个角度点评和推荐《金翅鱼之歌》,认为该作品所折射出的对环保的思考、对农村建设的渴望,都体现出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也表示,看过这部作品后对“北漂”群体有了新认识,他们不再是只顾挣钱养家的一群人,他们也有社会责任感,也有关注时代、社会乃至天地自然、人类文明的高贵思考,并努力为此而作出自己的一份奉献。作为东城作协主席,她对到场的会员们也提出了创作要求:“做文先做人,最好的作家一定是为社会存在的,要有以写作推动社会进步的自我要求。”
活动结束后,陈集益向到场的读者赠送发表该作品的《人民文学》杂志并签名。据悉《金翅鱼之歌》已入选2022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北京市宣传文化引导基金2022年度第一批出版类项目,即将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