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守正与创新—— 余三胜和余(叔岩)派艺术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罗田举办
10月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联指导,国家京剧院、湖北省黄冈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京剧的守正与创新——余三胜和余(叔岩)派艺术学术研讨会”在“京剧三余”余三胜、余紫云、余叔岩的故乡湖北罗田举办。本次研讨会设置四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理论家、评论家、艺术家以及戏曲院团、艺术院校的负责人共计百余人围绕“余三胜及余氏一门文献史料挖掘与研究”“京剧的守正创新与院团管理研究”“京剧的时代性与余派的传承发展研究”“罗田京剧小镇的打造和地域文化发展研究”四个主题共同探讨新时代京剧传承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宣读中国戏剧家协会为此次研讨会发来的贺信,贺信中写到,余三胜是京剧艺术的创始人之一,其子余紫云是著名京剧旦角艺术家,其孙余叔岩为京剧余派老生创始人,余氏一门,祖孙三代为京剧艺术的形成、成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余派艺术作为京剧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的瑰宝。罗田县是余三胜的故乡,在罗田举办研讨会也是京剧的“寻根”之旅。这次活动的举办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具体举措,将为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艺术,发挥国家艺术院团导向性、示范性、代表性作用,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表示,本次研讨会既要回顾京剧的优良传统,讨论京剧艺术本体的价值与意义,也要展望新时代京剧发展的美好愿景,通过不同视角、层次、维度的论题,探索京剧文化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能性,从而明确研究者、从业者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国家京剧院与《中国京剧》杂志社将以实际行动推动京剧文化元素与罗田文化旅游事业相结合,将罗田打造成国粹的研学中心,京剧爱好者和戏迷朋友们的“朝圣”之地,真正推动罗田县京剧事业和文旅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认为,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京剧与湖北渊源深厚,近现代以来,荆楚大地不仅伴随和见证了京剧的辉煌与荣耀,还以本土深厚的戏曲文化积淀和开放包容精神成为剧种表演和传播的胜地。此次国家京剧院以余三胜研究为切入点,梳理京剧流变、引领京剧发展,体现了国家院团的责任担当。同时,在余三胜故里建立京剧创作基地、研究基地,既为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了条件,又带动了当地文艺事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剧协第九届名誉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谈到,京剧的守正与创新,要做到激活与融入。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也并非不时尚,京剧创作不仅要尊重传统、研究传统,还要在继承前人宝贵技艺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时代背景和观众需求,做到“激活传统、融入时代”,创造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舞台艺术作品。
12日上午,还举办了《中国京剧》杂志社理事会成立大会,“国家京剧院创作基地”“《中国京剧》杂志社研究基地”“国家京剧院京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湖北黄冈考级点”“罗田县余三胜京剧团”设点挂牌。活动期间,国家京剧院带来了京剧《五女拜寿》、“京剧余派老生折子戏专场”、“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等演出,并考察调研罗田京剧小镇的建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