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水未央》改稿会在京举行
11月3日,“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推进作品《水未央》改稿会在京举行。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胡军,潘凯雄、张莉、杨庆祥、岳雯等专家学者以及《水未央》作者朱朝敏,责任编辑方文、宋辰辰等参加会议,会议由胡军主持。
《水未央》以三位女性的三种身份、视角叙述滨江市孤岛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变化。三种身份和视角分别是两个姊妹和一个女儿,两代人中间还穿插了母亲、祖母以及她们那个时代的经历和历史书写。《水未央》实则是四代人的时光书写,每一代人都不是被动地接受命运,而是在受到触动后,主动地去建设家乡、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参与本次改稿的作品《水未央》源于作者亲历的乡土体验,有独特的女性视角和令人期待的结构框架。《水未央》用三位女性的视角讲述了孤岛镇的一场脱贫攻坚战,作者没有过多地着墨于物质层面的脱贫,而是更关注山乡人精神世界的变动。一方面,作者试图追问并尝试解决在实现物质脱贫之后,该如何应对精神层面的匮乏,实现“精神脱贫”;另一方面,作者也在有意识地建构女性的生命谱系,呈现新时代女性与故土和新时代山乡之间的关系。
专家们在细读文本之后,提出了自己对作品的思考,也指出了作品中有待继续完善的地方。比如,作品以三个视角来呈现“后脱贫空间”的一段历史,但目前三个部分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应加强作品总体内在逻辑的连贯性、严谨性;作品语言风格和行文逻辑都应跳出目前非虚构痕迹较重的创作限制,实现小说独特的美感;散点结构非常有巧思,但应力图避免碎片化;主要人物的形象不够引人注目;标题名称和标题设置可以再做斟酌等。针对以上问题,专家们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对于三个部分关系的处理,可以进一步挖掘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与内在关联,让三个女性的视角中既有不同的看法,又穿插互文互补之处;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尝试打开对时代女性生活的理解,通过丰富日常生活的情感与故事增加叙述动力,提高主人公形象以及其他女性形象的辨识度。
在交流过程中,作家朱朝敏分享了创作《水未央》的灵感来源和心路历程。她以故乡百里洲为原型,以人为出发点,“还原”了这个小城及其建设者在脱贫攻坚中的磨砺与成长。朱朝敏表示,在这次改稿会她收获了许多有益的、有启发性的建议,在接下来的修改中,她将会仔细斟酌作品的篇章布局、内在逻辑、标题设置等,力求最完美地讲好这个故事。
胡军对各位改稿专家细致的评阅和清晰的完善建议表示感谢。他表示,改稿专家们的建议从人物、结构、文学审美等多个方面,为作品的进一步完善打开了思路,这有助于作品的高质量完成,也为出版社的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