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永:红墨水·蓝墨水
如今的写作者多是“敲键码字”者,直接动“笔”的人少而又少。回想当年,无论是搞文学创作的,还是搞新闻写作和编辑工作的,抑或在机关熬夜写材料的,统统称之为“笔杆子”。所区分者,写文章、写材料用的是蓝墨水或黑墨水,搞编辑改稿子用的是红墨水。久而久之,便用红墨水指代编辑工作,用蓝墨水指代新闻或文学写作。这曾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话语。
我的本职工作,多年来一直在做杂志和报纸的编辑和记者,后来做编辑部主任兼周刊主编,再后来还做过几年子报的副总编辑。一位朋友曾打趣说,所谓主编,就是主要的工作是编辑;所谓总编,就是总的来说是个编辑。仔细想来,这话讲得颇有理趣——编辑、主编、总编辑,无非都是用红墨水的。在做编辑的同时,我也是报纸的记者和评论员;业余时间,还喜欢写点杂文188体育官方ios,以及有关民俗民谚的研究性文章。因而,我是左手红墨水,右手蓝墨水,既编辑剪裁他人的稿子,也经常为本报撰写稿件,时不时还会向其他报刊投稿。这样三十多年迤逦走来,我对红墨水与蓝墨水,感受殊深,感慨良多。
首先,谈谈怎样用好红墨水。
编辑是一份工作,但又是一份操着“朱笔”的特殊性工作。表面上看来,做编辑无非是约稿子、改稿子、编稿子、退稿子,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个怎样“约改编退”的问题。严格来讲,作为编辑,没有谁的稿子绝对不能改、不能退,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改要改得更精彩,退要退得有理据,不能自以为编辑天然具有改稿和退稿的权力或“权威”,一拍脑瓜随意地涂抹添改,为改而改,想退便退,那未免有点任性儿戏,有点不负责任。所以说,编辑能否用好红墨水,不仅是一个水平问题,还是一个修养问题。
对于编辑——特别是年轻编辑来说,也许处理普通的自然来稿还是可以应对的,但是能够组约到名家的“出彩”稿件则殊为不易。更为难的是,费尽周章约来的名家稿件不对路、不能用怎么办?这就面临一个改或退的问题。多数名家是能够理解改稿或退稿的,有的名家来稿时还特地附言“可用则用,不可用掷还便是,请勿为难”;但也有个别名人不接受改和退,于是便成了“黄鹤一退不复返”的一锤子买卖。每当遇到这种情形,我便与年轻的编辑同仁坐下来开个小会,告诉他们不必沮丧失落。诚然,我们要想把报纸、杂志或出版社办得出色,必须坚持依靠两头,一头靠作者,一头靠读者。可以说,作者和读者是编者的“衣食父母”。所以作为编辑,不仅要尊重每一位赐稿的作家和作者,更要秉持一种公正平等的编辑理念。既不能有“店大欺客”居高临下的编辑心理作怪(何况我们的“店”本来就不大),也不能委曲求全地惯着哪个名角“客大欺店”。普通作者的高质量稿件可以作头条,名家大腕的信笔小品亦可以作配稿,不对路的名人稿件同样可以退回去。编辑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对稿件“唯质是取”“内容为王”;所以作为编辑,最关键的就是要慎用并用好手中的红墨水。
当然,身为编辑,还要真诚地感谢并团结每一个为我们撰稿、投稿的作家和作者。记得某年年根儿,我跟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的两位退休编辑老师一起吃饭,我对一位女编辑老师说,感谢您二十多年来编了我的那么多稿子。另一位男编辑老师立马说,应该感谢的是你——为我们副刊写了那么多好文章。女编辑老师也笑着说,那是那是!这个“镜头”永远镌刻在我心里。因为多年来我见惯了诸多相反的情形,所以这件事对我的“编辑思想”影响甚巨。因而,我衷心地希望我们的编辑同仁,能够拥有他们那样的境界和情怀。
其次,谈谈怎样用好蓝墨水。
俗话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编辑看稿子、改稿子,并不能代替写稿子;写好稿子,是做好看稿、改稿工作的前提。在具体工作中,编辑和记者虽然岗位不同,但却往往都是多面手,使红墨水的编辑也要勤动蓝墨水,用蓝墨水的记者同样离不开红墨水。我经常跟年轻的编辑同仁说,要想用好红墨水,先得多动蓝墨水。但也有人说,当编辑嘛,能认得好文章,有眼力就行,意思是“眼高手低”也不错。其实,眼高的人,手也低不到哪里去;手低的人,眼也高不到哪里去。要想手眼齐高明,就得勤动笔头写文章。当编辑选文章,先得了解写文章,不仅要明白“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之优劣得失,更要体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之创作境界。文学创作当如是,新闻写作大抵亦如是。
宋代苏轼《东坡志林》记述其好友孙莘老向欧阳修请教作文之秘诀,欧阳修答曰:“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出一篇,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多作自能见之。”短短数语,把读书、写作与裁量文章之关系,讲得再清楚不过。勤读书,多作文,是写出好文章的不二法门;长之以往,自然就能看出文章之高下优劣所在。那些懒于读书,又疏于作文者,见识浅陋,又不肯谦虚,偶尔写出一篇文章,就想成为旷世佳作,艳压群芳,独占鳌头,怎么可能呢?如果让这样的人做编辑——换言之,把文章交给这类手眼俱低者定夺,命运可想而知。
《文心雕龙》讲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作为编辑,最理想的状态是,成为一个见多识广的杂家和博物学家。这可能有点勉为其难。最起码来讲,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好编辑,先须勤于读书,方可逸于作文;只有平时多动蓝墨水,亲身体验写作者“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个中甘苦,才可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理解写作之诸多不易,才知道编辑手中“朱笔”的责任与分量,才能够用好予取予夺的红墨水,才可能做一个金针度人的好编辑。
从这个意义上讲,红墨水的功夫在“蓝”内,“红”出于“蓝”而胜于“蓝”。
纵观新闻出版史,但凡优秀的报纸、杂志、出版社及其名栏目、名品牌,都是几代报人、出版人合力营造、接力打拼出来的。有一句广告词说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俗话也说:“有了千里马,何愁千里路?”什么是“千里马”?用蓝墨水的记者能够写出好消息、好评论、好通讯、好典型,使红墨水的编辑能够编出好报纸、好书刊、好版面、好栏目,同时还能团结优秀作者,吸引广大读者,把新闻出版事业干得风生水起、风景独好,这不就是“千里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那些“千里马”左手红墨水,右手蓝墨水,左右开弓,“红”“蓝”合璧,抒写出日新又新的最美画卷。正谓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更灿烂!
【作者简介:李建永,笔名南牧马,杂文家,188体育官方ios家,民俗文化学者。山西山阴人氏,曾在阳泉市生活工作多年。从业媒体,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杂文188体育官方ios集《说江湖》《说风流》《母亲词典》《中国杂文·李建永集》《我从〈大地〉走来》《园有棘:李建永杂文自选集》等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