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纪实文学《巨浪下的小学》:悲剧之后寻求真相的漫漫长路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特大地震。尽管拥有周密的避难措施,大川小学的师生却几乎全部遇难。在事件发生之后,英国调查记者帕里花费六年时间对这起悲剧进行了追踪调查,但真相却令人困惑。孩子们在5分钟内就有序疏散到了操场,却在接下来的51分钟里默默等待着海啸的来临,最终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直直地朝巨浪走去。74个孩子在这起事件中死亡,却没有人最终为此事负责,悲剧的源头到底是什么?
6月中旬,调查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的非虚构纪实文学《巨浪下的小学》由新经典文化出版,帕里是英国著名驻外记者、作家,现任《泰晤士报》亚洲主编,报道过30多个国家的重大事件。他的非虚构作品《疯狂之时》被提名斯坦福•杜曼年度旅行图书奖,《吞噬黑暗的人》入围奥威尔奖短名单。深度追踪调查日本3∙11地震的《巨浪下的小学》获福里奥文学奖,被译为日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多国语言,引发广泛关注。
“大川小学孩子的死亡让人洞察宇宙的本质”,帕里在书中这样写道,《巨浪下的小学》以几位孩子母亲作为叙述的切口,以冷静的笔触和敏锐的洞察力向读者娓娓道来了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直指悲剧发生的源头在于对于表面秩序的追求和集体的盲从。在灾难发生后,石卷市政府成立了大川小学事件核查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找出事实的真相,但调查的结论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大川小学并不是唯一一个出现这些情况的学校,这样的事故在任何学校都可能发生。”在书中帕里这样写道:事情的真相与海啸过程截然相反,没有高潮,没有惊涛骇浪或大地轰鸣。事实一点一滴渗透出来,有些是自然流出,有些则是人们用绞缠的双手挤出来的。一个幸存孩子的只言片语,暴露了那些大人不愿意承认的失败。
在追寻悲剧根源之外,帕里还关注着灾难所带来的次生伤害: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该如何独自活下去?为了找到孩子破碎的尸体,母亲自考挖掘机证书,父亲发誓要耗尽整个余生……时间过去,什么都没有改变,无论是眼泪、哀痛还是抗争,什么也改变不了,寻找真相的人反倒变成了“异类”。
《巨浪下的小学》一经出版即获得了业内外读者的好评,获得 《纽约时报》《纽约书评》联合推荐,《卫报》评价为“灾难新闻写作未来的经典。”,《经济学人》评价为“一旦发生不幸,有些社会的第一反应就是掩盖真相,对于这样的社会而言,这本书是发人深省的一堂课。今年你再也不会读到比这本书更好的非虚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