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之星 | 黎落:幻觉般的飘落(2024年第24期)
“本周之星”是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重点栏目,每天经由一审和二审从海量的原创作者来稿中选取每日8篇“重点推荐”作品,每周再从中选取“一周精选”作品,最后结合“一周精选”和每位编辑老师的个人推荐从中选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发推荐语和朗诵,在中国作家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评选以作品质量为主,同时参考本作者在网站发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涵盖小说、诗歌、188体育官方ios等体裁,是对一个写作者总体水平的考量。
——栏目主持:邓洁舲
本周之星:黎落
黎落,湖北人,湖北作协会员,有诗歌发表于《诗刊》《诗潮》《江南诗》《诗歌月刊》《星星》等。
作品欣赏:
幻觉般的飘落
烟花落
至今记得那种幻觉般的飘落
恍惚那里面
有个深不可测的“深渊”或“窖井”
向上吸附你
可它本身又在不断往下落
这两者构成了一种荒诞的轻盈,或者沉重
你无法确定自己会怎么样,至少
这一刻,你如同叶片
旋转在不可知处。而实际上,你稳稳地
深陷在沙发里
像个秤砣,渴望用一支烟把自己
顶起来
那个夜晚通过我们沉睡并醒来
昨晚,乌桕树把叶子变成船
投映在玻璃窗上,像船行大海
黑暗中,一头鲸鱼浮出水面
弄出的水花
在水管深处越来越响
——当我们从沉睡中醒来
大海正扔下它的涛声,急速撤退
而在厨房
晚餐时漏下的一片青菜叶
静静地浮在水槽里
乌兰哈达火山群
谁在巨大空碗的碗沿
视野宽阔。空空的碗内
荒芜,寸草不生
仿佛天体在人间的另一具肉身
而在碗外,诗意的草原没有路
又处处是路
灰白色的石头羊群般散落
深草摇绿,露水的细牙咬破我们的裤管
反差的撞击之美保持着奇异的中立
元宇宙在平衡的临界点
随时倾斜向任何一方
但几亿年过去了,并没有更糟心的事发生
这些碗被地球不偏不倚地端着
允许一种哑默
也允许一种真切的热闹
譬如,我端着盛满白米饭的瓷碗
香气环绕在身体内外
玻璃或反面性
玻璃里面也有个城市
也有街道,超市,铁路,门楼
也走动着另外的我们
随着时间加深
玻璃里面的事物越来越逼真。好像
我们才是虚构——
我们用左手吃饭,穿衣,先迈左脚
左眼永远先看到真理
如果玻璃里的人将手探过来,会把我们狠狠
推开。因此玻璃是
非常危险的居所
轻易不要站在玻璃跟前。尤其是有种
叫做“贪吃象”的玻璃
你看不见它
但它无处不在。冬天,我们哈出热气
遇见冷空气会变白
雾化,其实就是那种玻璃在形成
沙子
用沙子做盛器
类似虚度。总有东西不知去向,
不爱般溜走。
暗涌曾经发生。
暗涌一直发生。
一条河活在她的想象里
一块碎石猛如星斗
芸芸中,冷水泼向滚烫的铁锅。佛说:
“慈悲那么小,如草芥如恒河。”
爱情
至此。河流拐了一个弯
风撞了南墙
那个坐轮椅的人,健步如飞
时间多好。有人把影子
涂成金色
有人,暗中拨火:那烟竟是笔直向前
本期点评:
都说生活处处充满诗,诗人异于常人之处,就在于能发现生活中的诗意。此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这既需要天赋,还需要对生活保持善意,更需要对观察保持恒久的耐心。而这组诗的作者,无疑是生活的观察家,也是诗意的创造者。
《玻璃或反面性》《乌兰哈达火山群》都是取材于生活的诗。前者从玻璃的特点,即镜像的相反原理入手,将日常所见提升到诗的境界。后者写内蒙古大草原,用了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意象,“碗”,却并未落入俗套,而是用诗的思维,让这个“碗”变得不寻常。“大草原没有路/又处处是路”亦是寻常的草原景观,经诗人之口说出,却显示出诗意与哲理。“露水的细牙咬破我们的裤管”“这些碗被地球不偏不倚地端着”也都是草原上的寻常体验,但经过独特的语言和修辞加持,便“凌空”起来,成为诗。
由此可见,作者对如何处理日常与诗的关系已经很顺手。更难得的是,对于如何书写超验,作者也掌握了娴熟的技巧。与以上两首诗相比,《烟花落》《那片夜晚通过我们沉睡并醒来》处理的题材更偏“虚”,偏重于探讨人的潜意识与存在。“那种幻觉般的飘落”式的存在感看不见摸不着,作者却以“深渊“和“窖井”为比,通过细致的书写,在“向上”与“下落”的反差中凸显这种虚无、微妙的存在感。《那片夜晚通过我们沉睡并醒来》在感觉的转移、嫁接上也颇有特色。尤其是倒数的五行:“当我们从沉睡中醒来”也就是混沌的潜意识、无意识向清晰的意识过渡之时,这个特定的时刻,听觉从梦的边缘撤退,“大海正扔下它的涛声”,随后一个现实的空间——“厨房”紧跟着出现。短短的几行里,由虚到实,由虚拟的形象(“鲸鱼”)到实际的具象(“青菜叶”),所有的移动不见生硬的痕迹,更像是一种冰面上的无阻力(或少阻力)滑动。这种诗意“滑动”效果,与作者的诗歌直觉及对诗境的有力把握是分不开的。
——杨碧薇(诗人,批评家,鲁迅文学院教师)
了解黎落更多作品,请关注其个人空间:黎落的作品集
往期佳作:
惠永臣:它只有一颗豌豆大的心脏(组诗)(202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