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域迁徙万里,文学贴地飞行
非常荣幸和魏思孝、龚万莹一起获选王蒙青年作家计划年度特选作家,并在此发言。1992年我出生在北京海淀。我的父母都是工程师,对于文学涉猎并不多。我爸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叫做王蒙,正与王蒙老前辈同音同字,后来我得知,王蒙先生的名字是著名诗人何其芳起的。和我理工科的父母不同,我从小就喜欢阅读各种童话故事。我六岁的时候,我的启蒙英语老师对我说,你知道吗?有一位著名作家也叫王蒙。小小的我非常高兴,我对他说我以后也要成为作家。于是冥冥之中,我走到了今天,还能与快要过九十岁生日的王蒙先生世纪同框,非常激动。我读过王蒙先生的《青狐》等许多作品,但这么多年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王蒙先生曾在一篇188体育官方ios中说,他在北京二环的办公室外居然见到了一只松鼠,那时他很激动,说居然能在车来车往,繁忙的二环里见到一只松鼠。这个细节令我很动容。
在北京这个现代化的超级都市中,我们现在不仅能看见北京的本土岩松鼠,花栗鼠,更有无数珍稀鸟类的迁徙。从南非跨越千里艰险归来的北京雨燕,昆明湖上春归的大小天鹅,通州玉米田中的大鸨,房山山间的金雕,永定河的中华攀雀,从西伯利亚飞到延庆马场过冬的鹤群,勇敢从北京出发穿过印度洋飞向莫桑比克的大杜鹃。还有我们的标志性物种,曾经生活在北京门头沟的华北豹。皇家园林是我上班的地方,植物与动物都在这里迸发出极大的生命力。当然也包括人,这座城市曾经活在祥子、虎妞、祁老太爷、张大民、贾志新、和平和王二等不同的形象和故事里。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生活的地方、以及我们的生活本身,都会被文学艺术赋予独特鲜亮的表情与意义。北京是丰满美丽的,它是众多鸟兽的坐标家园,是全球鸟类迁徙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更是一座有无数人们努力生活其中、不断生长出新的书写和表达的城市。我们的文学,正是通过在地写作,来汲取土地的力量,就像与我一同入选的另两位青年作家,也都是习惯从自己最熟悉的风物切入写作。我们愿意去挖掘身边这个看似平凡的世界,我们相信这里面会有不平凡的光。
再次感谢捐出个人稿费支持青年写作的王蒙先生,感谢“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感谢主办方和各位评委老师,感谢所有关注青年写作的朋友们。希望我们的书写会生生不息,永远贴地飞行。
(本文系杜梨在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动仪式上,作为第三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入选作家代表的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