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网络剧《边水往事》:点滴之善,可破困局
9月12日,由中国电视艺委会主办的网络剧《边水往事》研讨会在京举行。该剧讲述了在虚构的“三边坡”世界,一个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沈星,意外流落到此地打工谋生,在生存冒险中游走,依然坚守良知和底线的故事。
会上,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骏表示,四川省将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集中力量支持精品剧集的创作传播,打造更多更好的“川派”影视作品,确保优秀影视剧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本剧制作播出机构代表,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认为,该剧注重把握价值内核,体现“黑夜即将过去,白天即将到来”,内容上尊重观众心理,认真思考人物的细节及情节的合理性。她表示,平台将继续推出更多好作品,让更多优秀的年轻导演、演员有所展现。
该剧监制曹保平谈到,《边水往事》在题材上有突破,超越了普通概念和普通范畴。创作中,主创团队反复权衡题材的风险性和边界,认真打磨剧本。同时,大胆启用年轻、有锐气的新人,包括编剧、导演、演员。这些尝试是让作品充满力量和活力的根本前提。据本剧导演、编剧算介绍,《边水往事》耗时五年,反复打磨,共有7版故事大纲,约513万字。剧中,“三边坡”呈现出了一个“你不知道却又不会觉得虚假的世界”,对创作者而言,更是一个在刀耕火种间手拿着爱恨情愁的图腾。本剧总制片人毛楚潇谈到,《边水往事》创作的过程,是从如何创造“三边坡”来构建的,是从人物内心的抉择来构建的,是从极致的戏剧空间所营造的极端情境来构建的,而不是从市场选择、商业元素、数据推理和话题热度来构建的。所以它选择了也许不那么能“留住”用户的单元故事的形式,开启了沙盘游戏式的现实主义闯关冒险。正是这样的执着,让该剧有了一次次人性考验,也让该剧有了沈星的挣扎、猜叔的不可琢磨、但拓的令人心碎的献祭等这些牵动观众的剧情时刻。
与会专家认为,《边水往事》在故事中注入了文艺作品需要表达和评判的价值立场,展现“点滴之善,可破困局”,传递善的力量。在创新的叙事中,对人性进行深刻剖析、解读、展示,展现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同时,更加注重观赏人群的特点,运用新的审美表达、先进的视听手段,形成具有现代感的艺术风格、审美样式,是具有实验性、探索性的尝试。有专家具体谈到,《边水往事》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不是腥风血雨、刀光剑影的惨烈场面,而是几个打动人的瞬间:比如伐木厂的老司机宁可自己死,也把生的机会留给沈星和他舅舅;沈星在手持鸽血红被人一路追杀的时候,救助了孩子,最后也被比丘所救。这些情节传递的善念是贯穿始终的。值得肯定的是,作品对于罪恶的呈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创作的导向不是为了宣扬暴力,而是引导观众在斑驳的阴影里寻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