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合力助推舞台艺术“出圈”“破圈” 以多种形式和多元媒介打破传统边界,吸引更广受众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英俊   2024年09月23日12:12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9月20日下午,“2024北京文化论坛·舞台艺术的出圈与破圈”文化沙龙在北京湖广会馆举办。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白靖毅,市文联副主席马国颖出席沙龙。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编剧罗怀臻,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院长、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王滨梅,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肖向荣,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副校长、培训与戏剧课程中心主任基留什金娜·马琳娜(Marina Gennadyevna Kiryushkina),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舞台监督李东5位中外嘉宾聚焦“舞台艺术的出圈与破圈”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活动由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董昕主持,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教授郝戎担任学术主持。

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

北京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马新明

马新明在致辞中表示,“出圈与破圈”是互联网时代艺术创新表达与传播的新现象。好的艺术作品在互联网、大数据、算法推送、人工智能等加持下,从小圈子播撒到更为辽阔的互联网世界,被更广泛的受众所认可。舞台艺术作品“出圈与破圈”现象层出不穷,爆款、破圈剧目喷涌勃发,充分展现了当下中国艺术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舞台艺术的“出圈与破圈”现象启示我们,内容永远是艺术的生命,要以创新记录并引领时代,为时代注入清爽活力,同时要适应跨媒介传播的潮流。愿以此次沙龙为契机,共同推动优秀舞台艺术良性“出圈”“破圈”,以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更好地赋能美好生活,更好地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编剧罗怀臻

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编剧罗怀臻

“出圈与破圈需要艺术家的勇气,要走出舒适圈,这个舒适圈不是个人的舒适圈,而是艺术门类的舒适圈。”罗怀臻表示,舞台艺术的“出圈与破圈”反映出当下演艺界的艰难转型,这个转型不仅是从宣传品转向艺术品、从赛场转向市场,更是从习惯的演出空间、演出方法向多形态、多元化的演出空间、演出形式转型。在融媒体时代,艺术工作者要积极拥抱并思考新科技,不断在新科技下复活最古老的、最不可替代的、最纯粹的传统文化。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院长、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王滨梅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院长、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王滨梅

王滨梅认为,舞台艺术出圈作品的共性,首先是创新性,它们在内容创作与表现形式上都有着创新活力,比如越剧《新龙门客栈》,用时代的审美重新解读经典武侠故事,将不同文化元素乃至表演手段进行跨界融合创新;其次是共鸣性,出圈的舞台作品往往能够精准捕捉社会话题或时代情绪,引发共鸣;还有就是数字化传播,数字化时代舞台艺术作品在传播方式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舞台艺术不管如何破圈、出圈,万变不离其宗,要坚守艺术本体,《新龙门客栈》可以打破舞台框架、可以重塑经典故事,但保留着最纯粹的越剧唱腔。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肖向荣

肖向荣认为,舞台艺术的出圈和破圈,要站在国家的维度上,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要考虑传播维度,重视多种渠道传播。“破圈”是我们的内驱力,今天的艺术家如何以观念“破圈”,需要练好文学修养、艺术修养等内功。如果艺术作品是为了“出圈”而“出圈”,为了“破圈”而“破圈”,就违背了艺术生产的初衷。人类的终极目标是向真、向善、向美,无论是各个民族还是各个时代,精神性的东西不能丢,技术是为艺术而服务的,艺术也因为技术的不断推进而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副校长、培训与戏剧课程中心主任基留什金娜·马琳娜(Marina Gennadyevna Kiryushkina)

俄罗斯戏剧艺术学院副校长、培训与戏剧课程中心主任基留什金娜·马琳娜(Marina Gennadyevna Kiryushkina)

基留什金娜·马琳娜表示,俄罗斯正在不断追寻戏剧艺术的根源,主要涉及文学领域、戏剧领域,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俄罗斯新一代戏剧艺术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在俄罗斯的戏剧界评审中,最主要的意见是观众的意见,戏剧作品能够感动观众,才算得上是成功的作品,所以是否为人民喜闻乐见是评判作品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学会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协调,让新技术服务人类、服务戏剧界。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舞台监督李东

“‘出圈与破圈’这个话题,严格来说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制作人格外关心,因为这是连接艺术家和观众的桥梁。”李东谈到,“出圈与破圈”体现的是守正创新这四个字,因为守正有一个核心,要守住本体。创新就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艺术和经典的内容,需要当代审美的转换和当代消费方式的转换,只有这两个转换之后才能够赢得观众认可。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教授郝戎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教授郝戎

郝戎在最后总结中说,任何一门舞台艺术创作观念的更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与其他艺术形式不断融合、互相借鉴中实现共生共融,在表现形式上也是打破了固有的圈层禁锢。“出圈与破圈”是对双创接地气的诠释,“出圈”是一个结果,“出圈”后火爆了,从某意义上来说,创新性发展了。“破圈”的过程是艺术家和制作者在尊重艺术本体的基础上,遵照艺术发展的规律,去相互借鉴、破圈、跨界、融合。技术在艺术创作环节当中不能喧宾夺主,永远是作为艺术创作的辅助来出现。如果忽略了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创造,就意味着它不是戏剧的本体。戏剧的核心是人,戏剧的对象也是人,要通过演员表演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作为艺术工作者,要适应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时俱进。

主办方供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