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艺》2024年第9期 | 娜夜:一个人 一滴海(组诗)
主持人语
自然文学的重估和生态批评的兴起,意味着存在于文学勃兴过程中的种种认知和理论,终于可以从一种更加开放的视野予以考察,尤其是随着生态批评外延的扩大、深度的拓进、与各个学科的交融互渗、参与改善社会的行动力的增进,选取这种角度和立场认识文学,必然刷新和丰富作品的内质,同时也将阅读引向深入。
德国当代学者胡伯特·扎普夫,把文学概念发展为文化生态学。在很多作家的认知里,写作必然是人的自然——文化的反应,写作的自传色彩或多或少地存在于作品;而自然写作则等同于生命写作。把文学和其他艺术创作视为一种自然—文化—心理的反应和深化,实是有说服力的。
娜夜的组诗《一个人 一滴海》, 强调微观的、个体的体验、剖取和构图。在她的诗中,黑夜可以小到一枚“盛开的烟头”;“十月/停在岸边”“它一身小骨头/飞着大宇宙”……娜夜的诗歌精悍,就像一组组微型雕刻,微渺的事物往往呈现出宇宙空间的肌理;在她所营造的微末的场景背后,隐隐涌动时间大河的涛声。更可品咂的是,人间况味、人生滋味,浸透词语。个人的情状与无限的时空的冲撞、妥协、叠合,以富有节制的呈现,而显示出生存的、生活的、生命的深远。
梁晓明的组诗《走遍沧桑——浙东思想学派肖像录》,是从当下的语境中的回溯、思考和判断——这样的写作类似于沿山顺水的溯源之旅。之所以用独白的、抗辩的、对谈的语调,联通当下和古代、现实和想象、行为和思考,触机在于诗人的现实观照。“语音如钟,钟声操持着瑞安的方言/是一种乡音,却也是沿着经学的轨迹”,将古代思想作为一种参照,对照和调整我们的步履——盖因文化的危机是人类生存,乃至环境危机的极大原因。出乎于此,梁晓明与浙东先贤的跨时空对话,意在重标“你心中的底线”。危机意识使得诗人意识到,底线其实“如一根最高的标尺”。
组诗《万物把影子埋在地心深处》,只能是出自井下作业的诗人老井。在地底打量世界、打量自我、谛听地球和律动……老井本然地整合劳作和劳作环境,以及在地底劳作的精神状态,使得生存之难在煤层自显,使得生命感受在矸石碎裂、绽开之处得到难以替换的表达,终而在“地心深处抠出万物的影子”——这样的诗歌,浓缩经济社会的种种结构和结果,证明生命写作、自传写作、自然写作,归根结底是生态写作。今天的文学是站在生活、生命和生态多种的层面的体验、思辨和呼喊。
有句关于生态的口号,虽然扁平了些,却也落在了实处:“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地化。” 文学,大体也是这样,需要一种深入的感染力和美的行动力。
——李 羌
一个人 一滴海(组诗)
娜 夜
失 眠
失眠的人
反复来到阳台上
与黑夜融为一体
又一次次
坐回烟灰缸前
盛开的烟头
此刻的心
似菊花
在墓园
如意桥
过了如意桥
就是曾消失的半镇寺院
一些词过去了
不再回来
我不过去
也没有完成一首诗的愿望
完成意味着了结
有神论之事
我不想了结
清风杨柳
如意桥连着此岸烟火
都活着
就不存在真相
只有选择
红树林
桐花树的花见过多少蝴蝶
许树听得懂几种鸟鸣
——我自问
却不能自答
缓风浪 抗潮汐 秋茄树的花萼
像触角升起的章鱼 又似一群海星
——背画夹的女孩
放慢了脚步
果实还挂在树上
种子已长出胚根
——树生树
负阴而抱阳
每年来越冬或过境的黑脸琵鹭 红嘴鹬
也曾这样散步 交谈 眺望大海?
——海上无帆
风吹别处
一个人
一滴海
——十月
停在岸边
那是一只红嘴鸥 还是身披大雪俯冲而来的鹰
此刻的我 置身福田也站在草原
——它们交换叫声
并不交换命运
雪中残荷
夕阳的追光中
一池谢幕的天鹅
集体沉默
各自寻找词语的天鹅
大雪纷飞的天鹅
藕断丝连持续旋转
突然停顿的天鹅
秋风已过
它们听雪
自然城市
我们谈论自然城市
白鹭在窗外
在湖中
它一身小骨头
飞着大宇宙
——“带露水的火车和带露水的蔷薇不一样”
从最初的洞穴到摩天大厦
地球是一个大工地
涣散的人心
用什么凝聚
它飞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也飞着福布斯排行榜
——与会者或心不在焉
或开动了语言的推土机
有人用一生指望下一辈子
我不会 白鹭
也不会
木 屋
把这一切送出去——
门前溪水
窗边星星
篝火对夜晚的理解
——送给相信爱情的人
因这样一个夜晚
获得抵御孤独和虚无的力量
某个沉重的黄昏有了突然低头一笑的轻盈
送给篝火旁的一双鞋
曾经分离
又带着各自的泥泞
和踉跄
再次相聚
互为左右
终为一双
或者 送给30年前的
你
和我
两只鸟
书房外的瓦楞上 一只鸟
总会等来另一只
一起
站一会儿
有时我合上书
和它一起等
也在想:有别于人的
爱 更本能
今天落雪
午睡醒来
瓦楞上的小脚印
有跳来跳去的欢喜
我也欢喜
雪带来北方的气息
记住一只鸟的模样是不可能的
我假设:
站在瓦楞上的
始终是
那两只
松阳高腔
唱词不清 一个娇羞 委婉
一个豪迈 铿锵 心怀天下
高腔笔直如竹
渐入云端
飘忽时
水袖舞风
光遮脸
真声
假唱
人生一世:生旦净末丑
咿……呀……啊……哈……
甘南行
哗哗的杨树叶你替我说话吧
——我高原反应 头疼难耐
碧绿的湖水替爱泛起涟漪吧
——我只剩下回忆
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的小羊 再看一眼吧
——我们不会第二次相遇
吹过雪山的风 替我编起两条细长的发辫吧
——让我在拖着鼻涕的孩子里看见自己的童年
哦鹰 今天我们一起翻越雪域神山
——你用翅膀 我用诗
这个人
自带深渊的人
睡着了
双手缠绕
抓紧了自己
醒来
精疲力竭
折磨语言
翻来覆去是一种
用翻译体说话 他
神不离口
一定是在大雪封门
或电闪雷鸣之夜
酒菜上桌
他去意已决
尽显悲壮
这个人
一生都在扮演另一个自己
一生不喜欢真实的自己
【娜夜,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现为《草堂》诗刊副主编。著有诗集《火焰与皱纹》多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