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编后记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5期 |    2024年10月14日18:00

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王彬彬《汪曾祺的1980:重写旧作与故乡记忆的复活》一文围绕汪曾祺创作生涯中重要的“1980年”展开,从其连续性的对旧作重写和改写激活故乡记忆这一角度,以回忆及史料印证小说文本的写作,重新梳理故乡记忆与1980年这个时间节点在汪曾祺创作资源中的重要性以及独特性,问题的阐发以对汪曾祺其人其地的细节言说而产生新意。李建军的《论周扬与俄苏文学(上)》以周扬为标本,重估俄苏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影响,文章视野宏阔,依据丰富的材料,分析了周扬对苏联和苏联文学的全面接受和绝对认同的随顺态度,分析了他在理解和阐释“生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等重要概念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他的尼采主义气质、两种声音及教条主义问题,对周扬这一重要文学史人物的重新认识、对吸收国外文学经验、处理中国文学的历史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路杨的文章从抗战初期大规模的战时流动给作家带来的“生活”问题入手,考察文学生产环境、作家生存状态与实践方式的战时重构,并聚焦丘东平、周行、周扬之间的一场论争,透视左翼作家力图深入“战时生活”,将“作家生活与抗战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诉求及其内在困境,选题切口小但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显现出作者的史料功夫与个人思考。刘卫东的文章对远离政治的孙犁在1954年《红楼梦》批判中的主动姿态及批判与表态进行了细致梳理与史料重现,结合孙犁的“红学观”推断了背后的隐情及其态度中的裂隙,文章从问题入手,作出了合理的推断与阐释,提供了一家之言。总体而言,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文章显示出宏大视野与具体问题结合的特征,几位研究者的研究功力深厚,行文严谨扎实,兼具细腻与深致。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是中国作协推出的一项重大文学行动,目的在于引领广大作家积极投身新时代的火热实践,热忱书写新时代的历史巨变。该“计划”得到广大作家的热情响应,目前已推出十余部作品,创作实践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及时的理论总结与跟踪批评必不可少。本期“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研究专辑,以宏观思考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当下中国式现代乡村叙事、新时代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范式、地方性文学经验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回应,同时也对具体文本进行阐释与分析。

本期“理论批评研究”栏目,两篇文章分别从“国家文学体制”对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影响、2023年文学批评的整体观察中,试图把握与及时总结阶段性的批评实践参与国家观念的建构过程,有哪些观念、方法、经验被批评家们提出与关注,希望从中汲取展开未来批评实践的思想资源,召唤更具能动性的批评。这是一次兼具理论思考与阶段经验总结的尝试。

本期两个作品研究专辑聚焦于房伟的《湖岛万物生》与王宏图的《无所动心》,几位研究者从文本出发却并不止于文本,兼具文本细读功夫与理论视野,对于文本结构、语言特色、意蕴背景的阐释与分析都提供了独到见解。

本期“作家作品研究”栏目中张光芒与王冬梅的文章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论角度剖析了《包浆》《窑变》等作品中藉由文学话语的审美力量去重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倾向,充分肯定了当下小说中对民间传统价值的打捞。本期其他文章,也各有特色,可圈可点。

在本期编辑过程中,我们惊喜地收到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7版)的入选通知,本刊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在此,衷心感谢各位评委和广大学人的支持与鼓励,承蒙厚爱,我们将再接再厉,策划更多优秀选题,继续努力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和文学事业繁荣贡献力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