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聚焦火热生活 书写时代新篇”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优秀作品联展 王屋山的葱茏与光泽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艾云   2024年10月16日16:31

2023年7月,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文学界朋友相聚济源,相聚王屋山。在这里,故雨新知躬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外地来到这里的文友,大都与河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使得这次聚会有着酽酽如酒般的醇厚亲情。在这里,我见到了老朋友鲁枢元、王鸿生、耿占春、李洱等,还结识了张清华、余中先等人;当然,我还和我的师弟曹元勇不久前在广州见面以后又一次相逢。这次活动,正是他和青青的努力促成的。2021年6月,青青的188体育官方ios集《王屋山居手记》经由曹元勇策划,在他供职的浙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大家早就有意在王屋山做一场活动,如果有那么多文学友人齐聚王屋山,时间和历史在延续中,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会反复讲述王屋山、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这已跳出传奇和神话的规定范围,而是贴近人类身边的不可遗忘的动力与希望。良善、勤勉,造福于后代子嗣。当我们重温那个每天挖山不止、克服困难,凭藉踏实劳动换取平安与福祉的故事,内心将有深深的震撼。在石头与峭壁、在林莽和榛丛,中国古老文化传统之魅将闪现在每一道崖缝、每一片叶脉之中,继而可以播衍于世界。相信正直更获赞扬,勤劳更有价值。正因为如此,“愚公移山精神座谈会”开得热烈而深入;青青的“《王屋山手记》新书及分享会”也开得非常成功,大家对王屋山的重新阐释和解读,让王屋山和愚公精神融合成一道共同的灵魂彩虹,搭在天穹与宇宙。

在两场座谈讨论会上,我听着各位的发言,深受启发。这里,我想要在脑海里去重温一下所能记住的话,留在纸页,以资裨益。

我听到鲁枢元的发言。他说在愚公的故乡,在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河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历史的使命感,也就是要创新性继承“愚公移山”的宝贵精神财富,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国策。其中要汲取的还有许多历史教训,以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许多弯路。鲁枢元老师近年来一直在从事“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的研究。前期,他重点放在“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面,这是他深谙艺术创作之道,在隐秘地带发现妙意的探寻;而后他转向“生态批评研究”和他浓郁的忧患意识相关。他谈到自己大学毕业那年在湖北某一军垦农场劳动时,当时大家都迷信围湖造田。多少人辛辛苦苦肩背手提建了围田,雨季来临,滂沱大雨将围田冲垮,稻菽冲走。他举这个例子想要说的是,人有时不一定能胜过天,不遵循自然规律人会被上天惩罚。理想如果想要落到实处,必须格外小心谨慎。王屋山充满道家哲学,即无用之用。多少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作用被低估。其实它在民族集体意识的深层起作用。

王鸿生说愚公就是一个“天真的人”。现在是复杂的人多了,单纯的人少。

乔叶也说到这个问题,她说愚公的意义就是要做个愚不可及的人、做个大智若愚的人。

郑彦英的发言让我惊诧。他仿佛一个黄河水利治理与研究专家。他谈到清咸丰5年,黄河往北入淮海,豫东三年两决口。豫东人从唐以来从不敢盖房子,将粮食酿酒喝。喝了拉倒,不置恒产。李洱的发言也有意思。他对比中国神话愚公移山与西方西绪弗斯神话的区别。认为愚公移山是讲人的奋斗,将山挪走;西绪弗斯神话是展示人的虚无与荒诞,推石上山,石仍落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都是民族文化属性的部分。

李洱谈到济源,谈到青青为王屋山所做的手记时,肯定了写作同行寻找自然语言的文字之美。他说,写文章用观念、思绪、逻辑、情节可以成形,但用气息似乎也可以。他举青青书中的例子:“我又一次走在山谷里……”,李洱说文章原来是可以凭气息随意开头的。自然性文字才可以流传那么久。山居、植物、光感、颜色等温暖的细节有冶愈作用,比如亨利·詹姆斯的文字,再比如写作《瓦尔登湖》的梭罗。他说在大山和平原交界的地方,可以培养出浪漫气质。

严肃的讨论之余,我们也不辜负王屋山的壮丽美景。在花冠和树影间,友人们的相聚和畅谈,跨过时间,闪动或醇厚或清新的涟漪。

我和王鸿生、耿占春、曲春景一起合影。我们四个昔日在郑州时常聚一起,结伴游冶、求学、讨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年在河南省文联,我和王鸿生、耿占春是同事,几乎每天都会在一起聊天。我从他们这里,听到许多西方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名字和观点。因为不懂,于是便去找些书来读,由此改变了我单一以文学为业课的阅读习惯,开始对哲学、语言学和诗学感兴趣。我自小在开封长大,古城的土壤,院落和街道,市井平民,在骨子里带给我浓厚的妥协性和世俗性。这些不是不好,但若无超验,仅仅满足于经验就难以进步。王鸿生对我耳提面命的个性分析,让我常陷沉思而学会自省,也因此展开某种追问性。这是我学习思想的重要契机。我和鸿哥多年交流沟通,我在检省自己的精神是否具有纯粹性,对我日后的独思和写作有极大获益,说他是我灵魂的开启者实不为过。

后来,我们相望于江湖。我到广州,他去上海。他作为出色的评论家,有其令人可敬的江湖地位。我在广州,多以188体育官方ios写作为主,但他年轻时学习为艺术而艺术、为语言而语言的精神训练,成为我写作的底色和遵循。这次王屋山活动结束之后,我把自己近两年来所写的关于西方文化女性和政治女性的两部书稿《礼物与馈赠》和《皇冠与嫁妆》发他,希望得到他的批评指教。过了不多久,他给我发来微信道:“艾云,《礼物与馈赠》读完,很惊讶于你对那些逝去的异域女性的灵性解读,特别是茨维塔耶娃、阿伦特两篇,时会令人产生窒息感,那种难以言喻的恸感久久挥之不去。你的文字如此有粘性,有穿透力,不把全部心魂投入是做不到的。谢谢你的劳作。”没想到在这么热的夏季,王鸿生将我所写的这么长的文章认真看完,并如此肯定和鼓励,这让我十分感动。

我的大学同窗耿占春,当初我们在河南省文联是同事,也是住对门的近邻。做完饭以后,我俩总会偎在门框聊天。耿占春的每句话都深刻,语言表达又诗性又准确,给人启发。那时,我常懵懂,尚不知语言和思想为何物,并时有俗常的乖张,王鸿生会给我一些中肯分析;耿占春则站在一旁鬼魅地微笑,时而插上一句:“艾云,听从诱惑吧!”占春内心九曲连环,有说不说。他有一拨诗界朋友,记得有一次杭州诗人梁晓明、刘翔、阿九来郑州,傍晚时分,我们躲在王鸿生家听录音机里艾略特嘶哑的原声朗诵。这是英语,我们全听不懂,却有膜拜的仪式感,满天光华中沐浴的全是纯粹与圣洁。

耿占春自己写诗,写理论、评论,更多写诗评,他词藻丰赡而壮美,并且深刻入骨,他的诗评在诗人这里在诗歌界颇有影响,我听到许多诗人对他诗评的欣赏和信服,说他的诗评被诗界奉为圭臬也不算太过夸张。

我与曲春景则是闺蜜。她高挑娉婷、秀丽典雅,颇有大家闺秀之风范。我们从年轻时代就彼此惺惺相惜。后来她与王鸿生一起调往上海,她在上海大学任教。当上海大学筹建电影学院时,她跑上跑下,等于是拳打脚踢把上大电影学院建立起来。她当过电影学院的党委书记、院长,但她最骄傲的一件事仍是上课,带硕士、博士生,可谓桃李满天下。可以想象曲教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述叙事学、语态分析、电影叙事、符号学的风采。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杰姆逊在北大演讲,提出叙事学理论以后,中国就迎来一场叙事学繁荣期,中国的先锋派、现代派小说及电影都与之有关。

说完了我们四个,我该说说李洱了。

记得当年我还没调广州,他还在郑州教育学院教书时,他常来我办公室小坐。正是他向我推荐了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的书,他后来还送给我一本博尔赫斯的著作。然后,他到上海华东师大读书,后来又回河南省文联供职,后来又调北京。聪明睿智的李洱是个奇才,他有极强的感受力和叙事能量。长篇小说《花腔》一经问世便令人刮目相看。《应物兄》三卷本长篇小说,以智性写作为发端,获茅盾文学奖实至名归。他因为这部小说,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李洱的个人魅力极强,他走到哪里都极具感染力。他说话幽默而生动,引人入胜,听说与诙谐幽默的刘震云好有一拼。他走到哪里,哪里的阴天会转晴,哪里的夜晚会白昼。文学界都知李洱记忆力惊人。比如这一次,我们夜宿王屋山的小洞天民宿,在夜晚的星空下,在植物芬芳的迷醉中,在独特的晚会上,李洱上台背诵了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的长段。那是长段,却听他声情并茂地背诵下来。他真是有超常而惊人的记忆力。大家屏住呼吸,听他用略带鼻音和沙哑的男中音背诵帕氏那迷人的词句,我们陷入深谷般既怅惘又舒曼的情境里。有朋友说,你听李洱在那里如此连贯、不打梗地背诵,实际上他中间也有忘词,可他会巧妙地编织缝补,却让人听不到丝毫破绽。李洱就是有这临危不乱的本事。他的写作与行事也不迂腐,能穿透人世命运,门儿清那种;但他又从不放弃阅读,希望学贯中西。

在这次王屋山的相聚中,我非常欣喜地见到了老哥邢军纪。他曾经在郑州炮院服役并写作报告文学。当年的邢军纪,高大挺拔、英姿飒爽,有着标准的军人体魄。他是军中小生,帅哥一枚。他始终在军队。原来我们在郑州,一起搞活动,相聚甚欢;后来他调北京军艺教书。那年我和尚书磊、曾平、王志军在北京参观全国书展,晚上转了几趟车到邢军纪所在的军艺找他玩儿。他是报告文学作家,尤喜洪钟大吕般题材。他的《疯狂的盗墓贼》《黄河大决战》《商战在郑州》《中国精神》等报告文学都如沉钟撞击,频频获奖。

时隔多年与邢军纪又一次相见,真是喜出望外。他仍是腰板挺拔,热情爽朗、乐观豪迈。只是他听力有些障碍,与他说话时要靠近他的耳边,那是在炮院服役时给震的,是军旅生涯留给他的记忆。

从北京返回故乡的白白嫩嫩的乔叶出现了。她依旧一排覆额刘海,面如满月,粉肤鲜艳;她衣着裙裾,比以往好看时髦了。她已从河南省文联调往北京作家协会,这次是专程赶来参加故乡的活动。我在河南省文联工作时,乔叶还小。我于1992年迁徙广州,乔叶是这之后调来郑州,我们没有同过事,但知道故乡涌现出了几个写小说了得的妹妹们。记得2006年在广州华语传媒领奖的活动现场见到乔叶,她来领奖,获得本届新人潜力奖,然后我们认识了。

后来我回郑州,与刘海燕、青青在鲁枢元家相聚,乔叶和冯杰得知说立马来看我们。鲁枢元家在黄河科技大学家属楼,离市区很远,在市区南边,快到新郑机场了。乔叶、冯杰路也不熟,等找到时天已很晚了。我说这么远这么晚太劳神了。乔叶说,“一定要来见见面,否则心不安。”她的“否则心不安”让我思忖很久也很感动。她是个知礼数的,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姑娘啊。乔叶在文学上努力;在待人接物上,也以真挚、温暖为人称道。在我写这篇文字时,乔叶的长篇小说《宝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对,我见到了冯杰。说起来,冯杰与我是正宗老乡,他家是滑县,我籍贯是濮阳,相隔20里地,可谓鸡犬声相闻。常说安阳地区常出美男子,高个挺拔、皮肤白皙的那种。冯杰也是美男子,但他浑然不觉。他一路走来真不易,从乡村邮递员,一直走到现在,现在他在文坛以文与画并茂的形象出现。冯杰的文字有文人的清气雅正,颇有汪曾祺蕴籍,鲁枢元专门为他写过一篇很动情的文章。冯杰的画以水墨为主,植物芬芳,透过纸面,澹泊恬静,是一种远离喧嚣的桃花源之境。

我还见到了张者。那一年,在郑州三所召开中原文学的坚守与突围的会议,外省的豫籍作家被邀请,我们都参加了。听到张者的发言。记得他首先讲了一个边地老农的故事,然后抖出包袱和题眼,阐明何为坚守、何为突围,深入浅出,给人印象深刻。那次会上,没有过多交流。只记得他很懂讲话技巧和诀窍,值得学习。他写小说,《桃李》《零炮楼》《老风口》都有好评。他的《山前该有一棵树》在2022年获全国短篇小说鲁迅奖。目前他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我面前的张者很有辨识度,他不大像一般周吴郑王的文人。张者有些不拘一格,那半长的头发时而覆在额前,他一抬手就捋到一边。他有几分痞坏的样子,任骋而放达,不卑不亢里边又透着认真诚恳。他心底有另类表达,学会自辟蹊径,自在洒脱。

这里我还要说到张清华,他是著名评论家、大学教授,却又以“华清”笔名写诗。这一次见面,张清华说,“艾云,我们是早就认识的。当年你在《莽原》与李静宜来我们山东组稿我们曾经见过。我们还一起喝酒。我们都说,河南来的两个美女编辑酒量酒风都不错。”往事如烟,我已记不得这是哪年的往事了。那时年轻,当编辑往外地去组稿见过不少作家混过不少酒摊儿,具体哪个情景已经有些模糊了。但经张清华这么一说,的确迅速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仿若老友重逢。

刘军,笔名楚些,耿占春的博士。他得导师真传,评论写得好。近些年,他主攻188体育官方ios作家论与评,深孚众望。文坛对小说家的关注多,对188体育官方ios作家的关注相对少,刘军目前评论方向明确,应该说是收获不小,为188体育官方ios作家所信赖。他分析文本到位,判断有力而准确,既有学院派的严谨工整,又有诗化批评的倜傥自在,是个前程远大的评论家。刘军在河南大学教书,我回家乡开封时,总会约上他和汴梁的几个文友相聚,平时交流还不算少。

这次见到供职于我母校郑州大学的青年评论家李勇让我感到亲切。李勇给我的印象尤其好。他高个,瘦削,清俊,笑容真诚。他显然是个低调谦逊的人,不趋前,沉默着。后来我翻杂志,读到他的自叙与访谈,更加了解了这个年轻批评家成果卓著,早已名声鹊起。哦,我还见到了单占生。他曾经在郑州大学毕业以后留校,后来到出版部门工作。眼下,已经赋闲的他正迷恋于古砖古石,在这里边有发现的乐趣。他看到的虽然不全是秦砖汉瓦,但那砖石的历史之悠长,质地或厚重或精湛,让他着迷。他逢着听人讲和有发现值得一看的砖石,便要亲自去到现场勘察一番。他不是一个收藏家,也绝不将这些一砖一石据为已有,他说他只是饱饱眼福而已。人已到这么大岁数,已经不留身外之物了,但见到有价值的物件,不妨去欣赏一下。单老师高大威猛,却有一颗赤子之心。他总是笑着,说话幽默诙谐,让周边的人感到如沐春风。

还见到了张鲜明。张鲜明典型的多血质诗人气象。他跳脱腾挪、富于激情,讲起话来眼神泛光滔滔不绝。他竟然可以将自己的梦境幻像记录下来,形成著作。

我见到南飞雁时,仿若时光倒流。南飞雁是子承父业,也算文二代了。我与南飞雁的父亲南豫见早就熟识,当年我们的活动南豫见常来参加。南豫见是漯河地区人,他人高大、肤白净、发微鬈,当年写小说已是风生水起。想不到,南家有儿初长成,南飞雁也正式步入文坛了。

在这次活动中,我第一次结识了翻译家余中先老师。他可是资深翻译大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他先后翻译介绍过奈瓦尔、克洛代尔、阿波利奈尔、贝克特等人的作品30余部。眼面前的余中先身材适中,体格精干、动作敏捷得像个年轻人。他说他长年运动,远足与爬山。他应该是运动达人。正是好的身体才可以让他在书斋待下来,可以翻译那么多国外优秀作品,以宴飨中国的读者。

现在,终于有时间与刘海燕、青青、曹元勇在自助餐时间交谈片刻了。刘海燕和青青,这两个冰雪聪明的女子是我最信赖、最倚靠的师妹。我们同气相求,往往一个眼神就了解对方在想什么。刘海燕,她低调内敛、静水无香。她沉默时安静如处子,也显得单薄瘦弱;一旦她发言,四匝便有光芒围绕。她的评论写得好,从心底沤出的文字,中肯而准确,令人信服。

青青,深情敏感、热忱侠义。她的文字有天赋,只要动笔,便有抓人的力量。这次,大家正是因青青《王屋山居笔记》这本书为契机从四面八方聚拢一起。青青要为自己在济源五年的记者生涯写下深情如许的文字。当她将这部书稿忐忑不安地交给曹元勇时,她并不抱太大希望。谁承想曹元勇却回复说可以交由他所在的浙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曹元勇何许人也?他是当今出版界的大家,他慧眼识珠,为中国文学界、出版界出版了太多的好书。他深得各路作家信赖。当年莫言去到瑞典领诺贝尔文学奖,陪同编辑正是曹元勇。

话说当年,曹元勇在郑州大学鲁枢元老师门下读研究生。鲁老师曾经让我、王鸿生、耿占春给他的研究生上课,故元勇见我总称老师。我与鲁老师几届研究生都关系密切。犹记得当年我和元勇、黄侠三个人骑车向郑州北边行驰,没有目的,只有耳畔的风。后来我们在一个废弃的铁路边、在凄凄荒草处停下来,我们唱歌。元勇歌唱得很好,中气十足。当年,他还是一个腼腆的男孩儿,却让人感觉内在有爆发力。毕业后他在郑州工作。我们从来觉得他是河南人,实际上他是河北籍。后来,他到上海读博,留在那里,逐渐成为中国出版界举足轻重的大咖。元勇极具判断力,他文章写得漂亮,翻译也做得出色,但他投入精力的是出版事业,他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着实在贡献。

这里我必须写上我们一起从广州来济源的女伴朱燕玲。她曾任《花城》杂志社主编,现在加盟中信出版社,在广州成立了中信出版社·朱燕玲工作室。她人脉多多,仍在出版界驰骋。她娟秀温婉,典雅的江南女子。我们在广州常聚一起。

文友相聚王屋山,有朋友说,这次来的,要么是获得全国茅奖、鲁奖的文学界名士,要么参与评奖的评委,要么是各行业出类拔萃之人。在文学界混出名堂的可都是能人啊。在偌大的中国,可真不容易。还好,真正对命运有透彻理解的写作者从不骄傲,他们知道越是饱满的谷穗越会低下谦卑的头颅。

文友相聚王屋山,绿树、藤蔓被风吹动,花蕊与蝴蝶在林间隐约闪烁。山泉潺湲,崖畔峥崚,群山从宇宙深处醒来,阳光照耀,照在黄帝祭天、女娲补天、盘古开天的谱册史牍和遗迹古址之上。云霓飞歌,来者惊羡,我们领略着古代曾经九山之首肌肤崭新、貌美如画之姘之韵。

(首发自中国作家网驻站内刊《红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