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多丽丝·莱辛代表作《金色笔记》新译本面市  十卷本作品集点亮作家文学星座图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4年10月22日11:30

十月,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有“植根亚非欧的文学精灵”之称的英国传奇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金色笔记》由译林出版社推出全新译本。与此前新装再版的《野草在歌唱》《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等七部小说,以及随笔《特别的猫》、文论《时光噬痕》十部作品组成“莱辛作品”套系,点亮了这位继弗吉尼亚·伍尔夫之后的又一世界级英国女作家的文学星座图。

《金色笔记》新译本

《金色笔记》新译本

年轻的莱辛

年轻时的莱辛

多丽丝·莱辛生于伊朗,长于非洲津巴布韦,三十岁回到英国开启作家生涯,几乎获得过欧洲所有重要的文学奖项。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在不同文明碰撞的前沿亲历大时代、大事件,拥有多数写作者无法企及的丰富阅历。2007年,88岁的多丽丝·莱辛终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该奖项史上最年长的女性获奖者。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如此评价莱辛:“她是女性经验史诗的抒写者,以怀疑、激情和远见审视了一个分裂的文明。”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长久以来总被贴上“女性主义教科书”“女性解放运动圣经”的标签,但她本人对此却敬谢不敏。一方面,莱辛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因为这一标签遭到男性读者排斥;另一方面,莱辛虽然“自然站在女性这边”,但她对女性解放运动的效果和效率持保留意见。因为她认为当时的世界正面临根本性的剧变,而在历经重大变革之后,“今日妇女解放运动的目标只会显得微不足道且‘古色古香’”。

由此可见,在女性解放方面,莱辛的意识是远远超前于时代的。《金色笔记》中关于两性关系的章节,莱辛就彻底抛开了“知识女性”“良家妇女”的身份顾虑,不理会男性可能的审视和评判,忠实于女性自身主体性,坦率地书写此前尚未有人敢触及的女性体验。这样的女性写作时至今日仍不多见。

老年时的莱辛

老年时的莱辛

莱辛完全相信女性的眼力不劣于男性,女性当然可以有深度地审视时代和整个世界。她在《金色笔记》再版序言中声明:“这部小说建立在女性看待生活的视角与男性一样真切这一假说之上,我暂时把这个假说的论证工作搁置到了一旁——或者说我压根都没去想……” 在莱辛看来,男女平等无需论证,而关于两性的差异以及因此产生的不平等问题,或在不久的将来变得“微不足道且‘古色古香’”,所以绝非讨论重点。

《金色笔记》明显与传统女性写作不同,它并非那种关注情感世界或生活细节,或专攻两性议题的女性文学,而是展示出一种“从蝴蝶到宇宙”的全息视角。小说的背景和人物设定就体现出了这种格局,莱辛在序言中说:“我必须要讲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相关的故事,因为关于这个时代该何去何从的所有重大讨论,都发生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坐标系之内。”小说主人公安娜是一名生活在1950年代冷战尖锐期的伦敦的左翼知识分子,她目睹两种意识形态交战的同时,个人生活中也面临着作为女人、情人、母亲、女儿,以及作为职业女性的矛盾。莱辛展示了女主人公在这中间反复进退思考的过程,而没有刻意去给出答案。提出问题但从不给答案,恰是莱辛小说的一大特征,这是她在对读者发出共同求解的邀请。

《金色笔记》新译本

《金色笔记》新译本

《金色笔记》前有陈才宇、刘新民两位英美文学翻译界前辈的译本,该译本在此前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是中文世界读者阅读该作品的唯一选择。而如今翻译可借助的工具手段、信息来源与当年相比都有了很大便利,读者也需要一个更符合当下阅读习惯的译本,于是译林出版社约请具备英国政治学背景的青年学者王智涵,重新挑战用中文重现这一“文体大爆炸”。译文经过历时两年的精心打磨终于定稿,新译本添加六十多条注释,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理解时代背景,走入莱辛复杂多元的文学宇宙。

新装面市的《金色笔记》新译本是中文世界时隔二十多年来,对这部结构精密复杂的六十多万字大部头的崭新诠释,为经典的重读、细读提供了新的契机,是读者走入这位洞察力非凡的伟大女作家思想世界的一次绝好机会。

译林版“莱辛作品”

译林版“莱辛作品”套系

多丽丝·莱辛是我国最早译介的西方作家之一。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就已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野草在歌唱》及几篇以非洲为舞台的短篇作品。进入本世纪,尤其是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莱辛作品的译介迎来高峰。上世纪末中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之后,译林出版社便率先买下莱辛代表作《金色笔记》版权,推出中译本并不断再版迭代。之后又从莱辛创作的不同时期遴选最具代表性、可读性的品种,历经十多年时光淘洗,最终保留其中9个品种,有主题各异的长篇小说,也有随笔、评论,与《金色笔记》十本书共同组成“莱辛作品”套系,力求全面展现作家创作图景。

译林版“莱辛作品”自2023年启动改版计划,先期推出了长篇小说7种:反映种族冲突的《野草在歌唱》,关于中年女性精神危机的《天黑前的夏天》,作者的科幻式半自传《幸存者回忆录》,关注独居老人晚年的《好邻居日记》,老中青三代女性群像剧《岁月无情》,关于中产家庭“养育困境”的《第五个孩子》,反映问题少年成长悲剧的《浮世畸零人》,还有爱猫成痴的莱辛的随笔集《特别的猫》,以及她晚年谈读书写作的评论集《时光噬痕》。加上近日备受读者期待,终于面市的《金色笔记》新译本,至此套系十本出齐。

“莱辛作品”整体由资深独立设计师金泉操刀,在经典和现代寻找平衡点,力求突出各部作品主题,采用具有女性气质又利落理性的几何图形设计,使作品集呈现出整体性的同时,又体现各自迥异的内涵。

一生拒绝“标签化”,喜欢提问题的多丽丝·莱辛,给翻译者、出版者,还有读者都设置了一道不低的门槛。阅读莱辛,从哪部作品开始好?很难给出标准答案。只能说:读莱辛,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以及,每一本都是第一本。

译林出版社供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