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心温润话泰昌
来源:文学报 | 沈俊峰   2024年12月13日11:29

作家是没有退休年龄的,生命不息,创作不止。这是作家吴泰昌给我的启示,也是无言的榜样。当下文坛,吴老是一位劳动模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独一无二的是,他被文坛誉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活化石”。

我赶到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吴老住的小区,坐电梯至五楼,敲门,敲半天,无人答应,再敲,大声喊,仍然无人答应。电视足球赛的解说从屋里清晰地传出来。我只能掏出手机,拨号码,听见屋里电话铃声响起来,随后“嚓嚓”的脚步声响起,电话通了。

“吴老,我在您家门口呢,请开门。”

“噢噢,噢噢噢。”吴老放下电话,过来开门。

门只能开一条缝。他满头银发,微笑着站在门口,侧身让我进去。放眼一望,满屋子都是书刊、各种资料,重重叠叠,高高低低,一直堆放到门口。能走路的地方,宛若羊肠小道。

沙发上也堆满资料。那应该是带拐角的三人沙发,如今仅能坐下一个人。他让我坐沙发,自己顺手牵来一把凳子坐在我对面。环视屋里,那可能是唯一还可以坐的板凳。沙发对面墙壁上的电视机,足球队员们仍然激烈地对抗着。

吴老顺手将电视声音调至极小,面露欢喜,滔滔不绝地说话,问家乡的情况,问朋友的情况。他的口音带着浓浓的皖南味。

十几年前我和诗人江耀进第一次采访他,文章发表后我给他送样报,他已经搬进现在的家,那天,他很高兴。从那以后,我独自或和朋友一起,多次来看过他,这套三室一厅的房子面积不算小,书刊资料日渐堆积,羊肠小道通向卫生间、卧室、书房。这样的景观几乎没有变过,唯一的变化,是他早已戒烟。

我说:“吴老,你像是住在仓库里。”我提出帮他收拾打扫一下,被他坚定地拒绝了。“不能动,不能动,别人一动我就找不到了。”

吴老坐拥书城,退休后完成“亲历大家”系列作品《我亲历的巴金往事》《我认识的朱光潜》《我知道的冰心》《我了解的叶圣陶》《我认识的钱锺书》等作品,还有,他正在写作的“心目中的孙犁”。

2019年11月10日,吴泰昌文学馆在安徽当涂县开馆。开馆前一个月,他回到老家当涂,我回合肥看望父母,后开车去当涂,陪他一起看文学馆的布置。作品及生平展示橱窗上都装有玻璃,有点反光,那些小字他根本看不清楚。我仔细看了,发现有几处将一些作家的名字写错了,当即提出让当地人员修改。

文学馆坐落于当涂县图书馆二楼,馆名“吴泰昌文学馆”六个大字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题写。进入文学馆大门,右手边是吴老半身塑像,神情气质栩栩如生。大厅里,众多作家的题词令人耳目一新,如春天里百花盛开。

吴泰昌文学馆分为“故乡岁月”“北大求学”“在《文艺报》的日子里”“青春长驻”“与大家同行”5大板块,展出数百幅珍贵图片和资料,清晰地展现出他的文学旅程,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这天,来自全国各地文艺界人士和当涂县一中学生共200多人参加活动。

开幕式前一天,我和吴老在文学馆大门分别或合拍了许多照片。令人难忘的是,大门口一面墙上绘制的《亲历文坛六十年》文学地图,最能说明吴泰昌的文学足迹和文学成就。地图中间位置,是鹤发童颜的泰昌先生,四周,是一条条红线联系着的现当代文学史上众多的文学大家:周扬、郭沫若、陈白尘、陈学昭、沈从文、叶圣陶、钱钟书、任继愈、夏衍、张天翼、冰心、杨晦、姚雪垠、王瑶、陈荒煤、田间、张恨水、朱光潜、严文井、巴金、茅盾、李健吾、阿英、冯牧、陈涌、李一氓、阳翰笙、曹禺、臧克家、王任叔、赵朴初、张光年、唐弢、孙犁、吴组缃、柯灵、杨绛、周立波、郭小川、艾青、刘白羽等等。

这每一条红线,都有着精彩的文学故事、文学成就和生命的绽放。

吴泰昌1938年4月15日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城关五条巷,四个月前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造成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当涂与南京近在咫尺,情势异常危急。他刚出生不久,即随母亲、三哥辗转到战时江西第一儿童保育院。他的母亲是保育院保育员,他也就成了院童。一张可能是两岁左右的照片,是他人生的第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他虎头虎脑,抬起一只手放在太阳穴上,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那是填写入院登记表用的照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春,吴泰昌随大人乘木船回到当涂县城。他读小学,母亲是小学教员。因为母亲工作变动,他的小学先后就读团结街小学、霍里镇小学、城关修才小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跳级考入当涂中学。1955年,17岁的吴泰昌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当时,中文系本科是五年制。本科毕业,他留校读研,1964年毕业。算来,他在北京大学前后读书9年。他本来可以留校任教的,但是《文艺报》社需要他,他就到《文艺报》做了一名编辑,长期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4年至1998年,他担任《文艺报》副总编、第一副总编,编审,后为报社顾问。1992年起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79年9月他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为中国作协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至九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同时兼任中国188体育官方ios学会、冰心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顾问、《儿童文学》编委等。他亲历文坛60多年,晚年坚持“亲历大家”系列写作,已出版188体育官方ios、评论集30余部,代表作品有《艺文轶话》《文苑随笔》《文学情思》《梦里沧桑》等,《艺文轶话》获新时期全国优秀188体育官方ios集奖,他还主编了《中国新文学大系(1977—2000年)188体育官方ios卷》等多种著作。

癸卯兔年,吴泰昌已是85岁高龄,我又去看望他。他刚刚做完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问他最近在写什么,他说,要把写孙犁的书写完。天津晚报约他写一篇纪念孙犁的稿子。他说,材料多了,反而不好写。

《孙犁文集》第四册,其中有篇文章《文学和生活的路》,副标题是“同《文艺报》记者谈话”。从文中可以看出,《文艺报》是想请孙犁谈谈“如何艺术地反映生活”。孙犁着重谈了三个方面,一是生活的阅历和积累,生活的经历是主要的;二是思想修养;三是文艺修养。采访孙犁的《文艺报》记者,就是吴泰昌。

孙犁曾在一篇文章中特意说了这次采访:

今年春天,泰昌同志对我进行了一次采访,就是登在本年六七月份《文艺报》上的那次谈话。我是很不善谈的,特别不习惯于录音。泰昌同志带来一台录音机,放在我们对面坐的方桌上。我对他说:“不要录音。你记录吧,要不然,你们两位记。”当时在座的还有百花文艺出版社的一位同志。

泰昌同志不说话,微笑着,把录音机往后拉了拉。等我一开讲,他就慢慢往前推一推。这样反复几次,我也就习惯了,他也终于完成了任务。当然,他能够完成任务,还因为在同我接触中,他表现出来的真诚和虚心的工作态度。

这采访的画面感极强,令人忍俊不禁。

孙犁这样评价吴泰昌的作品:泰昌同志的文章,短小精悍,文字流畅,考订详明,耐人寻味。读者用很少时间,能得到很大收益。写文章,不尚高远,选择一些小题目。这些办法很可取。小题目认真去做,做到能以自信,并能取信于人,取信于后世,取信于科学,题目再小,也是有价值的。

读泰昌老的作品,研究他和现当代众多文学大家的文学交往,真的是获益良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