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一鸣:关于公开课
大概在二十七年前,《北京文学》曾组织了一个栏目《世纪观察》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展开了对中学语文的一场大讨论,当时影响很大,《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有转载。
二十几年过去了,当下中学语文是个什么样的状况,我觉得,有着三十九年教龄的教师,我有自己的体会,或者说认识。
我的小说《公开课》,写了一个小王老师,她开语文公开课。那么,在开语文公开课这个活动在中小学非常地普遍,它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包括评职称啊等等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质量(衡量标准)。但是现在公开课的固定评分标准,有权威专家的比较武断的规则。所以,当这个海外归来的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研究生,她在《老人与海》的公开课上,她没有遵守规则,按照自己的喜好上了一节公开课,大家都为她捏了一把汗。所有的师生都为这节课叫好,它浪漫、自由、有个性,以至于来听课的专家老师也给了它很高的评价。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大家都意识到了公开课评价标准的问题。大家,其实每个人,包括评委老师,包括制定规则的人,他们都渴望能看到一节新鲜的、充满生命力的公开课。只不过勇敢地开这样的公开课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是呢,我相信,每一代青年教师中总会有一两个站出来说真话、站出来上自己喜欢的语文课。那么,公开课的模式、标准,终将因为事实而改变。我写的是公开课,其实在别的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有些陈旧的规则,有些僵化的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桎梏,严重妨碍了事业向前发展,严重妨碍了年轻人对事业的爱好和从中汲取幸福感。那么,说真话的那个小孩,不会永远消失。总有一些说真话的小孩子,会被大家所接受。
这就是我写这个中篇小说的出发点,我希望新的一代年轻人能勇敢向前,打破很多前辈们制定的桎梏,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