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孟宪明的“奇兵”——《猴王蓝鼻子》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崔昕平   2025年01月07日15:55

孟宪明的儿童小说创作常有“出奇兵”之感,也有较为恒定的特质,诸如真挚的儿童本位立场与对儿童性的真切体察;巧妙化用民俗资源以及讲求民间文学叙事的故事性、传奇性。这两点,恰恰都曾在孟宪明的创作谈中有过表述,当属从心而出的、作家儿童文学创作理念与文风追求的外化。儿童小说新作《猴王蓝鼻子》同样鲜明呈现了孟宪明儿童文学创作的上述特质。

《猴王蓝鼻子》从都市男孩鲁三胜回老家的假期选择起笔,但与多数城市少年返乡的题材处理截然两样。鲁三胜匆匆奔回老家红石峪的巨大吸引力,来自一群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猴子。一群猴子跑到了敬老院,人猴开启了地盘争夺战。鲁三胜到来后,事态越发具有戏剧性,人猴之争的局势变得复杂:山林里落败的老猴王蓝鼻子也来到村里,驯服了全村的狗,并借狗之力打败了新猴王,占据了敬老院。一群猴子大闹敬老院转而变为一只猴——蓝鼻子大闹全村。“猴精猴精”的猴王的怪异举动,人们对猴王心理的揣摩,构成了作品的悬念,猴子般活泼的半大男孩鲁三胜则顿感大有可为,兴奋迎战,情节一路飞奔而下。

鲁三胜无疑是这部作品众多人物中的主角。在这个儿童身上,鲜明体现了孟宪明的儿童观。他以平等的姿态真切体察儿童心理,感知当代儿童的心智水平与思维状态。作家笔下的鲁三胜聪明、脑子转得快,常能预判成人即将开启的、老生常谈的“唠叨”;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知识储备,好学善思,比如对“驴友”这个词的疑问,开着越野车来的“算吗?”;比如想出“杀鸡给猴看”、画猴子的天敌豹子“镇守”村口等一个个点子。尤为“儿童本位”的塑造,源自对儿童良善天性的书写。鲁三胜最初看到蓝鼻子吓唬老人、“奴役”村里的狗,激起了正义心,心态的变化轨迹呈现为从一开始的“好奇”“好玩”到相互“对峙”“较量”,再到“恨”猴子,决定彻底征服蓝鼻子。而当他在纪录片里看到豹子残忍虐杀小猴子时,“泪流满面”了;当他以电脑里豹子的动态视频制服了猴王之后,他不是得意,而是“可怜”起猴子来,又放了它;当蓝鼻子仍在村里捣乱、抢东西、吓唬人时,鲁三胜决定收养它、教育它,让它做个好猴子。这是很生动的情绪细节,刻画出属于孩子的公允、宽厚与纯净的同情心。诚如孟宪明曾经表达的观点:“成人之作,不外乎谋权势、谋钱财、谋男女。儿童之作则是写人与生俱来的神性”,其珍贵,正在于“只有儿童时期才有神性”。

也正是因为这份源自童心世界的神性,让故事的后半程着上了浪漫而温暖的童心色调,也融入了万物平等的生态视角。为了“收养”并“教育”蓝鼻子,鲁三胜精心为蓝鼻子制定食谱,鲁三胜的一群同学也都帮着支招,连“诗教”都用上了。在孩子们心中,对蓝鼻子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是因为它是与人类一样的“生命”。因而,猴王蓝鼻子同样是作品中的一个主角。作品生动描写了新老猴王白热化的争斗,描写了老猴王蓝鼻子如何智取获胜。“精得跟猴一样”等好多老话儿都在蓝鼻子身上巧妙应和了。它很智慧,以食物收买全村的狗,即使只有一块馒头,也能保证每只狗都分到一小块;它很警惕,看到敬老院专门给它放了一个食盆,转身就走;众人给它下安眠药想抓捕它,结果,蓝鼻子安然无事,几只狗替它睡眼蒙眬;处于劣势时,它还会装瘸,博人同情。

这样一个与人类最为接近的物种,更利于触发平等视角的生命观察。这部作品中的几处点染,都是颇有意义的。鲁三胜分配给蓝鼻子一个座椅,蓝鼻子坐不住,触发了鲁三胜对座椅设计只适合人类的思考,真正站在了猴子的立场上来理解它。奶奶讲述蜈蚣的药用价值时,鲁三胜的思绪飘到了课堂上的一次讨论,关于“牛”的词条局限在“吃肉挤奶”的解释,鲁科和鲁赛两位同学都表达了质疑,同样是指向了万物平等、众生尊重的生态理念,反思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私与功利。正是因为这一重“人猴大战”喜剧书写背后的深意,才有了作品中最后一个细节:鲁三胜回城前,要和蓝鼻子拍张合影,他专门涂蓝了自己的鼻子。这亲密无间的、平等的情谊,被记录在照片中,猴王蓝鼻子和成了猴王的猴王的鲁三胜,都灿烂地笑着。那是一种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的生命愿景。

作家还借鲁三胜教育猴子之口,提到了一句话:“一文明就不愿意野蛮了。一进步就不愿意倒退了。”正是由于人类行进至和平年代,才有条件深入探讨生态文明,作家在有限的文本中延展了叙事时空,设计了鲁三胜带蓝鼻子探山、发现三位陷入险境的驴友,又由三位驴友的探险,揭出了80年前抗战时期红石峪的悬案,找到烈士遗骸的情节。这传奇性的情节,也让作品结束于同学们来参加红石峪烈士纪念碑落成仪式,校园与红石峪两个场域重叠。这一笔,再现了孟宪明谈创作《三十六声枪响》时提到的理念:不管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多么好,都不能让孩子忘记战争。

上述丰富内涵的表达,孟宪明做了贴近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艺术处理。作品的叙述语言松弛、雀跃,既具有当代儿童生活语言的时代感,又承继了民间文学自由诙谐的语体风格,写人、叙事皆有新意。一个人畜无害、心智长不大的“鲁行”角色的贯穿,加上“没有。”“没有!”的语言设计,令人过目难忘;鲁三胜与奶奶之间、与爸爸妈妈之间、与鲁铁岭爷爷之间,包括与来采风的大学生之间,都贡献了不少妙趣幽默的对话描写。作家少量的写景状物文字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虽然仍是写山川树木、写天光云影,却意在追求与众不同、另辟蹊径的表达,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值得细读细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