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拜年:重构人际关系的重要仪式
来源:中国艺术报 | 苑利    2025年01月30日08:48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 “年节”可以理解为一个词,但对于民俗学者来说,年节则应该分成两个词来理解。年与节的最大不同,就是“等级”上的差异,年的分量要大得多。正因如此,中国人特别看重“年”。年的文化属性,除除旧迎新外,就是通过各种仪式重构人际关系。那么,中国人是怎样利用拜年这样一个仪式来重构人际关系的呢?

正月里,这长达半个月的拜年仪式,是从祭祖开始的。这是因为过年时,首先受人一拜的肯定是那些已经过世的祖先。祭祖仪式通常在除夕夜宴前举行。祭祖仪式一方面是感谢祖先的养育之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祭祖得到祖先的庇护,表达晚辈们的感激之情,同时,祭祖也增加了参拜者们光宗耀祖的使命感。通过祭祖仪式,在祖孙间构建起了一个跨越代际关系的和谐社会,它让族人变得更加团结,让家族这个社会最小细胞变得更加健康,更具有凝聚力。

按规矩,初一是不能出门拜年的。这天人们的拜年活动只能在家里进行。如小孩子们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给叔婶、哥嫂拜年。老辈则通过给晚辈“压岁钱”的方式给孩子们拜年。其目的就是在家族间构建起一个和谐社会。

初二,姑娘一定会领着姑爷、孩子回娘家给娘家人拜年。最典型的就是天津姑爷会专门为岳父岳母操办丈母娘宴。它所强调的是在亲家之间构建起一个和谐社会。

按老礼,初三才是走亲访友的日子。从这天开始,人们会给亲朋好友拜年。进入工业社会后,还要给同事们拜年。因为需要拜的人太多,所以需要多持续几日,有的甚至要持续到正月十五。而初三以后的拜年,显然是在重新梳理亲朋好友间的人际关系。俗话说:“马勺难免碰锅沿儿。”有了矛盾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拜年来缓和,拉近关系。想想看,过年了,人家都到你家来拜年了,你还会记恨人家吗?肯定不会了。所以拜年就像电脑的杀毒软件,有了病毒,通过拜年杀一遍毒,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通过拜年的定期杀毒,会使亲朋好友更加团结,更加亲密无间,一个亲朋好友间的和谐社会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正月初八是春节期间耍社火的日子。从初八到十五,人们都会扭着秧歌,踩着鼓点,到附近的村村寨寨拜年,今天走王庄、李庄、郑庄、崔庄,明天走赵庄、苑庄、秦庄、枣庄,在这个过程中,村村寨寨就会变得更加团结,一个以周边村寨为单位的和谐社会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总之,春节似乎就是为重构人际关系而生,它从祭祀祖先开始,然后层次清晰地、一层一层地扩展拜年活动的范围,这也说明中国人在重视祖先、家庭的同时,也不忘亲家、亲朋好友、社区邻里、父老乡亲,并通过春节拜年这样一个仪式,让整个社会团结起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