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山西文学》2025年第2期卷首语及目录
来源:《山西文学》 |    2025年02月05日12:02

卷首语

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切来得如此之快。据统计,截止2024年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2亿,占比15.6%。社会结构的变迁挑战的不单是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同样面临巨大压力。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远超人们的预期。网上有张流传的照片拍得尤其传神,一截上坡路,儿子推着轮椅上的母亲,还绷紧了双腿拉着无法行走的父亲。《父亲》应该是觉察到了类似进退维谷的现实,一个老兵罹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眼前的事情全不记得,唯独还存留冒险救人的本能,只是他的表现到底有些夸张,神经认知已经错乱到分不清什么是手雷什么是山竹。显然,作家无意探究病理性的认知障碍,他花费大量笔墨,不停皴染,试图厘清的还是记忆与时间的对抗。或者说,在他平淡的调子里,弥漫着一股掩饰不住的悲哀,都过去了几十年,战争究竟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心理创伤?兴许读惯了杜撰故事的套路,会困惑作家提出了问题,却不给出任何解决的办法。不过怎么说呢,虚构的迷人之处大概就在这里,它永远不会提供绝对的结论,只是一路铺排景观,一段写意似的白描,几句不知所起不知所踪的对谈,就能让人感同身受那些关于生活的隐秘洞见。

《双生》同样涉及到了养老难题,只不过重心陡然一转。一个人肝、胃、腰子都得摘掉,还会有几个零件是好的?可能也只有到了这时候才知道,“一个人能有多么怕死。”病入膏肓的父亲眼看儿子可能见死不救,脱口道出了更加可怕的真相,原来他不用独力承担。他还有一个流落在外的亲兄弟,同卵双生。小说叙述由此如同脱缰奔马,略带黑色幽默的狂欢语调里,他不光在直面死亡的残酷,更有对生与养的反复辨析。生养当然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父亲不是前传,子女也不是传宗接代的续篇,恰恰是一段共同参与的旅程,才使得我们的生命更为丰富、蓬勃、完整。只是尘世间又有几人能看破,多少怨结不都是打着以爱之名?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虎口脱险》处理的是父女关系,“他们变成两颗残破的星球,一个巨大的黑洞在中间维系。”原生家庭到底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小说从返乡之旅信笔写起,那些不断浮现的旧日时光,既是未了的情感包袱,更是对过往的勇于正视、谅解和期望。

“节气展现的是自然秩序,我们的心却要学习静定,用一颗笃定的心来完成日常功课。”《寒露》(外七篇)葆有一颗满怀喜悦的心,从流行的词汇里,古人的字画中,见到“微观小我”。无论遭遇的是山河大地,还是草木众生,即便是一副联语,几部经典,她有的是耐烦驻足停留,“无论如何,日子得一天天过。”不急,张弛有度,人生才能更加从容自如。

《山西文学》老主编张石山先生因病离世,特刊发纪念小辑。人活一生,终有百年,在阅读张先生的文章中,在众人的相关评述里,可以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真实和大写的人。张石山他们那一茬编辑人,给我们留下了至为宝贵的传统,绵延至今。张石山他们那一茬作家,创造的“晋军崛起”辉煌,则和他们那个时代一起,让人缅想。张老师走了三个月,会让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我们失去的究竟是什么。

(克   海)

目录

短篇小说

父亲        王祥夫

虎口脱险        杨  沁

东南偏南五里半        侯建臣

天台上的麦克阿瑟        屈  赳

步履

双生        林  檎

双缝(创作谈)       林  檎

昨日的每一次步履都不曾虚踏(评论)     李玉新

初声

白色漩涡        宁艳飞

188体育官方ios

寒露(外七篇)       戎  华

却疑圆处减婵娟        强  雯

纪念张石山小辑

山野苍茫        李  锐

一路走来忆石山     毕星星

我的“四友”张石山        焦秋光

把酒春风唤大士        徐建宏

悼念恩师张石山        王永福

视野

2024中国小说:一个人的排行榜        王春林

重构现代审美的人性之光        刘  淳

专栏

不要害怕自己的恐惧        宥  予   顾拜妮

汉诗

海洲异闻录(组诗)        刘  康

趣味及其远去的梦(组诗)       庞清明

戏剧效果(组诗)       邵纯生

与父书(组诗)       黑骏马

以诗代传        曹平安

小小说

晁万三和他儿子        贺虎林

开窍        江红斌

抽喜        谭岷江

催泪弹        欧阳华丽

非虚构

磨坊追忆        韩振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