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演员要有一颗更“敏感”的心
王阳总觉得自己是受命运眷顾的。
40岁时出演《庆余年》里的滕梓荆大火,之后是《叛逆者》《人世间》《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回响》,再到如今的《无所畏惧》。他按照自己的节奏拍戏,依靠扎实的基本功、严苛的自律和对表演的热爱,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我已经从事这个行业23年了,23年起起伏伏,经历了很多,也看到了很多。如今再让我的内心起波澜或者受到冲击,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了。”王阳对人民文娱记者说。面前的他,谦逊、平和、体贴,温润如玉,和正在播出的《无所畏惧2》(《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里那个贫嘴“毒舌”、狂傲不羁的律师陈硕完全不同。
这些年,王阳凭借一个个角色,无论是配角还是主角,闯出了属于自己的赛道。但面对表演,他依然小心翼翼,葆有敬畏之心。面对每一个角色,他都会在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之上建立一种信念感。这种信念感一旦建立起来,他便是那种一丝不苟地要把信念在每一个细节里都贯彻清楚的演员。
比如,他演《叛逆者》里的阴郁多疑、手段残忍的原军统上海站站长陈默群,坚持扣紧中山装,这样才能在关键的时候松一松领口,给“拽王”的杀伐决断设计独特的节奏。
比如,他坚信《无所畏惧》里的陈硕,有处变不惊、优雅的一面,也有玩世不恭、邪气的一面。
“从演员表演的本分上来说,表演的目的不是简单粗暴地塑造一个角色的‘标签’,而是尽量复杂地去塑造一个‘真实的人’。复杂度是人物的魅力,有了复杂的情感,观众对角色的认知才会深刻。”他说。
演“毒舌”律师很过瘾
人民文娱:刚刚拿到《无所畏惧》剧本时,对陈硕这个人物有何印象?
王阳:他挺桀骜不驯的,嘴欠欠的,有点儿玩世不恭。在我过往塑造的角色里边,这样的人物并不是很多,所以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和尝试。这种角色演起来很过瘾,有足够的发挥空间,所以看到剧本的时候,我其实蛮心动的。
人民文娱:您说演起来很过瘾,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阳:不是在每个戏里面都能看到陈硕这样的人物,说白了有点嘚瑟,有点小聪明,有点恃才傲物,偶尔在赢了案子之后有那种“小人得志”的感觉。这些都是人物深入骨髓里的、最可贵的特征,如果没了这些,演起来肯定就不过瘾了。再加上他又是一个“毒舌”律师,做着有底线的事儿,嘴上或者是状态上又表现得很“无良”,这种极致的反差让我看到角色更多的可能性,在表演时可发挥的空间还是挺大的。
人民文娱:到了《无所畏惧2》里,陈硕有何变化?
王阳:这一部延续第一部的剧情,角色有所成长,而且是各个方面、各个维度的。相对来说,陈硕变得更深沉、成熟。在第一部,他跟女主英子(热依扎饰演)认识,之后经历了很多羁绊。到了第二部,两人的情感和关系发生了变化,既有斗嘴,又有爱的交融,情感浓度时高时低,时不时也会有一些更有趣的呈现。
人民文娱:您在表演时如何表现这些变化?
王阳:第一部的人物相对简单些、单一些,所以就更为直白地展现这个人物——他作为律师的工作能力有多强,他的嘴有多快、有多损,他跟英子怎么怼来怼去。到了第二部,他的内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怎么来展现他的内心和变化?无外乎就是通过语速、语调、眼神、动作的快与慢,等等,渗透在各方面的细节中。这种不同,不是刻意去设计的,而是随着两人情感和关系的变化来发展的,更自然、更自发。
表演从不预设立场
人民文娱:您在剧中饰演律师,属于非常专业领域的角色。您做了哪些准备功课让人物显得更专业、更像律师?
王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方法,我其实是偏感受型。我就是做好本分,提前研究剧本、背好台词,在现场看其他演员怎么演,你来我往,大家彼此接招、彼此碰撞。
演《无所畏惧》时,我没有给自己设定过一个专业的律师是什么样子,一个律师群体是什么样子。我有律师朋友,但我觉得那只代表他一个人。无论是王阳、张阳、李阳来演,事实上都是在演一个“人”。既然王阳诠释了陈硕,我不想把自己框死,不想过多地去给自己找一个依托或依据。如果所有的表演都要想到一个参照,想到一个群体再去诠释的话,就会少很多更鲜活的或者更本我的东西。
我宁愿相信当下,相信规定情境,相信剧本,这是一种信念感。这种信念感最终会衍生出的一种能量,带动观众投入剧情,带动观众相信我就是在诠释律师陈硕。
人民文娱:在拍摄时,哪一场戏琢磨得比较久?
王阳:我是个演员,面对每一场戏都要花心力去演绎。但是每一场戏因为规定情境不一样,对手不一样,大家在现场最终呈现出的一种实时的、即兴的状态会给到我很多新鲜的东西。我从来不预设立场,也从来没有约定俗成的表演,就像我不会找一个律师的壳来模仿。每场戏我都会把该做的本分做好,到现场去跟对手演员磨合、碰撞,我相信那个时候的自己。
人民文娱:对于这种现实题材的剧,最难的是真切地表达当下的生活。在这一点上,您是如何把握的?
王阳:我相信编剧老师写一个剧本,一定有他的自我表达。我作为演员,诠释一个角色,当然希望能引发共情,但这绝对不是我的终极目的。我演一个角色就是一份工作,我能做的就是把我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行为方式、心理活动等,在角色身上有所转化并表现出来,最终让观众能够认同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物存在。
这是我的终极目标。至于能不能让观众共情,有没有能量感染观众,引发观众思考,我不敢考虑那么多,因为一旦深刻了之后就会有更多杂念。我宁可先从表演层面和让人认同这个角色的层面去面对角色、面对一部戏,这也是我在创作时的初衷跟状态。
人民文娱:这部戏也讲了不同女性的成长故事,您如何理解剧中所表达的女性力量?
王阳:我从来不太会想这部戏是不是讲女性力量,或者是不是更聚焦男性。我看到的更多的是3个女性代表角色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人,最终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职场、面对生活。这样的话,就会跳脱出她是一个女性角色,否则对于角色的理解,对一部戏的理解就太过单一了。
我希望自己的格局能打开,观众也能从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一个“人”面对困境、面对挫折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作为一个演员,我看到的是这些人在拼搏过后找到了一个更成熟、更完美的自己。如果只是一个小小的浪头就给你打翻了,那你的人生可能就没有后续的更多的精彩。
“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他”
人民文娱:平时在生活中,您本人是善于观察的人吗?
王阳:我们每天都面对不同的人,每个人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去观察别人和周遭的一切。当然,作为一个演员,需要有一颗更敏感的心,需要做一个有心人。随时随地观察、记录当下某一个人的状态、行为等,在未来塑造某个角色时,再把这些快速地提取出来,用到角色的创作过程中。
人民文娱:在您看来,演员跟角色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王阳:彼此相通,也彼此成就。你永远变不成他,你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人生轨迹是这样,角色的人生轨迹是那样,怎么可能你是他呢?一定不是。我说的相通,是尽量在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之上,给角色赋予更多灵魂。一旦有了魂儿,有了精气神,人物就更鲜活生动,就不会让观众觉得你演的角色,这个是王阳,那个也是王阳,都是王阳。
人民文娱:您演完之后能很快从角色中抽离吗?
王阳:尽量让自己快速抽离。表演是我的工作,需要全情投入,需要真诚地面对,这个是绝不允许改变的。但在一部戏结束的时候,我会知道一个工作结束了,要跟这个角色说再见。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角色负责。因为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他,而且还要面对下一个角色。
人民文娱:演了这么多年,现在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
王阳:一方面是自身的。作为演员需要清醒地认知自己的能力,你的能量到底有多少,你是不是一个天赋型的演员,你是不是可以让每个角色都演得很不一样,你是不是可以让观众、让专业人士认同你的每一个角色,这是一个比较难的目标。另外就是自己的一些困惑,比如什么是表演,什么样的表演才是好的表演,或者说对角色是一个好的塑造和诠释,等等。
另一方面是危机感。不知道自己哪天可能失业了,可能没戏拍了。所以我还是会用很谦卑、很仔细、很敬畏的态度来面对每天的工作,不会过多去想是演主角、演配角,或者演了什么样的戏,或者你有多重要。面对工作,我更多时候是处于一种自持、谨慎、“不太自信”的状态,这样会更好一点。
人民文娱:现在的您对什么是好的表演有答案了吗?
王阳:没有,我觉得终其一生能不能有答案都是一回事儿。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不知道。我可能有时突然觉得做加法是好事,有时觉得做减法是好事,这跟我的理解或过往的经历有一定关系。可能5年以后对于表演的回答,和现在的王阳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
人民文娱:作为一名演员,您是如何保持创造力和好奇心的?
王阳:就是我说的尊重,你得带着一颗敬业的心来看待你的工作。我从来没有自满过,一直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在这种状态下,我会谦卑地面对工作、面对每一个角色,尽量把每一场戏演得明白一点,跟所有的对手演员相处得好一些,听从导演的指令,把一部戏在自己理解的范畴之内用最好的表演展现出来。演好每一个角色,是一个演员的工作,也是一个演员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