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之星 | 胡东伟:冬日(组诗)(2025年第5期)
“本周之星”是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重点栏目,每天经由一审和二审从海量的原创作者来稿中选取每日8篇“重点推荐”作品,每周再从中选取“一周精选”作品,最后结合“一周精选”和每位编辑老师的个人推荐从中选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发推荐语和朗诵,在中国作家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评选以作品质量为主,同时参考本作者在网站发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涵盖小说、诗歌、188体育官方ios等体裁,是对一个写作者总体水平的考量。
——栏目主持:邓洁舲
本周之星:胡东伟
胡东伟,河南南阳八零后文学爱好者。个体工商户,卖货送货为主。古典诗词爱好者。曾有作品发表于《星星》《躬耕》《牡丹》《火花》《文学港》《海燕》等。
作品欣赏:
冬日(组诗)
一
冷以冷为刀刃,逼迫
人群添衣。我听到簌簌的声音,
在冰雪到来之前,长久地低徊。
风暴的预兆,有时形成于
一个人的身体。被救护车
拉走之前,我从未意识到,
她如此脆弱。仿若坚硬的冰凌,
已处于
断裂的边缘
二
树木新学隐身术,个别枝头
还是绿油油的。为了弄清其中缘由
它一再把斜阳拉近梢头
屋子里画画的人,也在试图拉近某些事物
每次落笔,都能唤醒一些
走失的瞬间
现在,她已经能厘清
光线的明暗和着墨的深浅
在她勾勒的世界里,一直在溢出的
是不甘的心跳
每次描摹,都是对完美城堡的
趋近
在那里,她与冬天失去的童年
还有曾经爱她的人
重逢
三
当对一个季节的感知
成为身体上的痛点,
纷扬的雪花
才能毫无压力地出场
当一个人成为另一个人
记忆里刻骨的珍藏,她必将用痛苦
和爱,凝结成最闪光的
泪珠
冬日的树林,有人憧憬春天
有人期盼
寒冰落下,最好把一切过往都冻成
万年
四
允许一些树木,脱下
沉重的皮囊
允许一些飞鸟,去往
更远的南方
允许一个人,把思想
沉入冰封的江河。在被平静
覆盖住的激情里,看他们
在与岁月的搏击中,如何
退回自己的深渊
夕阳
是被一再消耗的惊喜
现在,却是最后的寄望
纠正我们对冬天的看法
五
我看到白河恢复丰腴,白鹭
带着偏爱从眼角升起。将就的阳光,
也有无法周全的顾虑。冷空气
如同不可抗拒的故人,来到面前,
我们又能抗拒
什么呢?
柳穗的抽芽还是
大雁的南飞?
你告诉我故人离世的消息
过往已撑不起
一片雪花,我们
却在雪中迷路,迟迟找不到
出口
冬天的到来,总是
迅疾而无声
本期点评:
阅读《冬日》,我的第一感受是舒服。为何要用“舒服”一词来形容?是因为全诗拥有一副难得的干净面貌。一方面,整组诗歌的语言底色是清澈的,作者有意识地剔除了语言上的赘疣,同时又保持住语言内部的表现力,使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贴合内容,帮助内容有效地凸显,而不是让语言盖过内容,将内容与意义湮没。另一方面,诗歌内蕴的情思是克制的,作者显然懂得节制之妙,始终在用克制有度的表达烘衬幽远丰富的冬日世界。
《冬日》虽是组诗的形式,但细读下来,似乎并没有明显的结构安排和逻辑线索。五首诗的内容各有侧重,比如第一首是个体感受的速记,其中有体感(“冷”)、声音(“簌簌”),也有“风暴”;而她“被救护车拉走”,是一个突然的事件,“我”在这一事件中产生的感受,与冬日有关,“仿若坚硬的冰凌”。第二首写“屋子里画画的人”,接下来几首亦不尽相同。总的来说,虽然五首诗之间的结构逻辑不明晰,但在不同的内容之中,又蕴藏着共同的主题,即冬日。
进一步看,冬日或许也暗示了五首诗的写作时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五首诗是作者在冬日记下的随感。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作者把它们依次排列。之所以这样猜,是因为我也有这样的写作训练:先确定一个大致的主题,接下来,想到什么就记下什么,能写几首就写几首;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强不强,并非写作考虑的第一重点,重要的是能把主题开发出多少个方向、挖掘到什么层面,这一写作能持续多久。如果到一定时候写不下去了,也不要紧,因为前面的练习总会有收获。有这样的心理预设,这一类写作就不至于紧绷,甚至会呈现出一种姿态上的放松感。
我不确定《冬日》是否也属于这种练习,但我看到,诗人的书写姿态也有放松感。从第一首到第五首,诗人并不追求意义的连续性和确定性,不试图造出一个关于“冬日“的答案,而是让情感思绪自然流动,再用节制的语言将其适当地收束聚拢。在这里,语言本身也像冬日一样,具有克制的冷感。由此,诗人在语言层面上也唱和了“冬日”主题。
——杨碧薇(诗人,批评家,鲁迅文学院教师)
了解胡东伟更多作品,请关注其个人空间:胡东伟的作品集
往期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