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计兵的诗, 就像他手中的一束光
来源:文艺报 | 陈朝华   2025年02月17日09:04

外卖诗人王计兵破圈出名之后,很多朋友和媒体都很好奇我当初是如何发现并把他“推”红的。其实这是个无心插柳之举:某天早晨,在“正知书院”媒体读书群里,有朋友分享了《赶时间的人》那首小诗,我觉得立意独特,很有生活质感,文本也很简练有张力,便随手截图转发到我的微博上,只写了很随意的附言:“偶然读到一位外卖骑手写的诗,推荐。”没料到这条微博迅速引发轰动,不到两个小时,那条微博转评赞过万,阅读量更是飙升到千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那条微博转评赞超6万,阅读量破2000万,《赶时间的人》那首诗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不断发酵裂变,我将自己感知到的互动反馈再次发微博并更新到朋友圈,很快引发专业诗歌网站和多家传媒机构的关注,各种采访接踵而至,并开始聚焦到王计兵“外卖骑手”的身份。

我认为,正是外卖员的社会身份与《赶时间的人》一诗撼动人心的穿透力所形成的反差与冲突,所激发的“弱传播”效应,击中了算法的靶心,从而把王计兵推到了前台,成了流量时代的幸运儿。当然,也有些人质疑这首诗是否值得如此多的关注与赞誉,我认为,一首诗只要能准确表达作者的现实体悟、清晰传导作者的真挚情感就基本成立,至于是否引发共鸣共情,取决于多大程度上能触动审美主体的主观感受。不过,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产物,所谓诗无达诂,各美其美。《赶时间的人》之所以能打动无数读者,有作者身份的现象映射之审美铺垫,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作品本身隐忍而充满张力。

近日,王计兵的第四本诗集《手持人间一束光》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问世,我借此机会往事重提,也算是给读者们比较系统的解解密。王计兵在成名之后依然葆有谦卑与清醒的品质,他依然本分地沿着过去的生活轨迹坚韧前行,笔耕不辍,甚至进入加速期,那种沉浸于一悟一得中拥抱诗意降临的小确幸,那种纯粹、自在与快意,我是心有戚戚的。

我觉得,王计兵是懂得感恩、有所敬畏且有“自知之明”的。他也许知道自己天赋不高、学养有限,所以更相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涌动在他作品中的生命强力、精神渴求和悲悯内蕴,呈现出的是他的生活本色。他是一个扎根生活的本色写作者,很好地平衡了诗歌写作的专注与生活态度的松弛,既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坚韧,也有“我手写我心”的超然,他的洞察细腻而真切,他的倾诉内敛且丰富,他的文本朴实无华却又充满一种野生的、原始的力量。诗如其人,人如其诗,王计兵始终活在真实中,一直在本色中抒情、宣泄、呐喊与思考。

诗集《手持人间一束光》以“秩序与法则”开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展现了社会生活的秩序和个体在其中的角色。他的诗,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各种真实的侧面和横截面,鼓励读者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反思、审视、叩问,甚至“矫正”周遭的浮躁与喧嚣。“亲情温度计”是对家庭和亲情的深情赞美,王计兵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亲情的温暖和力量,让读者感受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亲情始终是最坚实依靠的后盾。“事物的重量”是对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深刻思考。王计兵通过对日常事物的观察,揭示了他所感知的物质世界背后的精神意义,以及平凡事物背后的无言深意。而在“万物皆有灵”中,王计兵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他的诗有对自然之美的颂歌,有对生命力量的赞美,在他的笔下,一草一木皆有情,一山一水皆有灵,引领人们在现代都市的喧嚣中,重新发现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意义。

《手持人间一束光》中的诗篇一如既往地质朴、粗粝,每一行诗句都是从生活的土壤中野蛮生长出来的,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岁月的积淀。王计兵以独特的视角对生活细节进行深度捕捉、对人性深处进行温柔地触摸,在平凡中发现非凡,在残缺中想象完美,在疲惫中重构激情,在人间烟火中寻找诗意。王计兵的诗歌,就像他手中的一束光,不仅照亮了他自己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无数心中有梦、不信宿命的普通人。

王计兵在给我赠书时曾题签:我不发光,我只是靠近了光。现在,我要说,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束光,他自己,也正在发光。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诗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