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人学者“把脉”探寻绵阳文学的攀高路径
来源: 绵阳日报 | 张登军   2025年02月18日08:37

前不久,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创研室主办的2024全省区域(绵阳)文学创作研讨会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文学评论家、文学期刊及出版社编辑齐聚一堂,与绵阳本地作家展开面对面的深度交流,共同探讨绵阳文学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力求探寻出一条从高原走向高峰的进阶之路。

“绵阳是四川文学重镇”

在研讨会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小林对绵阳文学给予了高度评价,称“绵阳是四川文学的重镇,有全国气象”。从创作成果来看,绵阳文学“整体基础、总体格局不错”,作品“量大质优”。2023年,绵阳作家在国内重要文学期刊发表作品达300余万字,30余人斩获各级文学奖项70余项;截至2024年底,在各级刊物发表作品已超3000篇。羌人六的188体育官方ios集《绿皮火车》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陈霁的《一个村庄的75年》在《求是》杂志发表,这些成绩令人瞩目。

从创作队伍来看,绵阳现有中国作协会员47人、省作协会员242名,队伍实力强劲,结构合理。长篇小说创作更是成绩斐然,安昌河的“信仰三部曲”《春日早》《血与骨》《山桃红》、薜世荣的《天佑烧坊》、羌人六的《尔玛史诗》等众多佳作先后出版,标志着绵阳文学在长篇创作领域的重大突破。唐小林指出,绵阳凭借扎实的创作基础、优秀的创作队伍以及《剑南文学》这一重要阵地,已成功构筑起文学高原,正向着高峰稳步迈进。

绵阳文学有大批新生力量

绵阳作家队伍涵盖老中青三代,其中青年作家群体备受关注。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何琴英表示,绵阳“人才兴市”战略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吸引和培育了大批青年文学创作者,他们凭借对文学的热爱与不懈实践,成为绵阳文学的生力军。

绵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任继红评价绵阳青年作家“整体基础较好,起点高、成长快、观念新,目光敏锐,有很好的可塑性”。他们关注现实与人性,注重个体生命体验,创作兼具主观性、探索性与实验性,在超脱传统叙事的同时又不失传统根基,部分作品对现实的把握恰到好处。

《山花》杂志编辑龙垚对李木一、粟小栖等绵阳青年作家作品进行点评时提到,虽然他们的创作尚不成熟,但始终保持着创作的活力与敏感,展现出无限的创作可能。

绵阳文学地域风格浓郁

绵阳作家在小说、诗歌、188体育官方ios等多个领域深入耕耘,其作品以浓郁的地域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备受关注。四川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王其进称赞陈霁的《风吹白羽毛》、安昌河的“信仰三部曲”等作品扎实厚重,地域特色鲜明,是绵阳优秀文学作品的代表。绵阳师范学院教授、评论家冯源认为,《天佑烧坊》具有历史化的民间化、写作立场的个性化等特征,为读者开拓了审美空间。

在188体育官方ios与诗歌创作方面,绵阳同样成绩突出。绵阳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冯小娟认为,绵阳的一批188体育官方ios作家融合多种创作手法,为188体育官方ios创作带来新气象。副主席李资富指出,绵阳诗歌深受李白文化影响,具有浪漫豪放、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等特点,兼具开放性与包容性。

从特色文化中寻找突破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结合绵阳文学现状,为其未来发展建言献策。冯小娟建议绵阳作家深入现实,在时代变革中挖掘新的写作主题,提升思想深度与情感浓度。何琴英希望作家们树立文化自信与文艺重构意识,处理好文学创作中的多种关系,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从科工题材和特色文化中寻找突破。

任继红鼓励青年作家关注现实深度,提炼生活素材,形成自己的写作态度,同时拓宽视野,向优秀作家学习。唐小林教授则强调绵阳作家要加强与世界、时代和现实的联系,树立大格局,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此次研讨会为绵阳文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相信在各方努力下,绵阳文学定能在现有高原基础上,勇攀文学高峰,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