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诗魂·诗艺·诗体 ——评顾浩八韵体新诗集《中华雅颂》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1期 | 陈少松   2025年02月24日15:49

内容提要:《中华雅颂》是顾浩继《尧天旋律》之后又一部八韵体新诗集。作者深谙诗歌艺术的创作规律,擅用精美生动的语言和新颖多样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一个个情景交融、能将读者引入想象空间、诗味浓郁的新鲜意境。诗人经过十多年努力探索,在参考传统诗歌体式和吸收自由体新诗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望今制奇,独创了“金陵八韵”新诗体。这种新诗体很好地服务于诗歌内容的表达,给读者带来别一样的诗歌形式美的享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参差对称的格式、和谐铿锵的韵律、工整精妙的对仗。

关键词:顾浩 《中华雅颂》 诗魂 诗艺 八韵体新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华雅颂》,是顾浩继《尧天旋律》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八韵体新诗集。《中华雅颂》是新时代中华盛世之歌,作者精心淬炼的八韵体佳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给广大读者带来浓浓的诗美享受,而且为我们如何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诗魂,是诗人的精神和个性在诗歌创作中的艺术表现。诗魂赋予诗歌生命,使之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动人心弦的力量。“坚守诗魂”(《中华雅颂·后记》),是顾浩同志三十年从事诗歌创作必遵的信条。当今中国处在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中华儿女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作为一位怀有崇高历史使命感的诗人,顾浩同志弘扬“诗言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传统创作规则,毅然将记录盛世、讴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立为《中华雅颂》的一大主题。集中有一首《追梦歌·读史感赋》:

眼界文字,脑海风云,饱经忧患五千年。炎黄问世,神州追梦,岭高路险难为言。历朝圣贤,屡代儿女,前赴后继铸雄篇。日月推移,人寰翻覆,龙腾虎跃向珠巅!中华一族,环球比翼,扬眉吐气傲坤乾。江卷银浪,山横金汤,恶魔凶煞请靠边。硕果满目,欢歌盈耳,仙乡琼阁飞霞烟。不是天赐,也非地赠,任重道远凭万肩!

诗人读史,目光如炬。他在诗中深刻揭示追梦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生成和发展的真谛,热烈赞颂历朝历代中华圣贤和儿女为追梦不畏艰难险阻、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的精神,放声欢歌追梦赢得中华一族傲立乾坤的辉煌成果。这首《追梦歌》可视作这部新诗集的主题歌。集中还有许多篇什通过多种题材的描写,彰显和讴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顾浩同志对诗歌的本质特征有个解读:“诗词离不开情。一首诗词里没有真挚的、浓烈的情感,就失去了文学作品的力量,就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诗词作品了。”1正是基于这样的诗学观,他将抒写炽热的家国情怀立为《中华雅颂》的另一大主题。请读集中的《中华情·欢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五星红旗飘扬,五内浩气激荡,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千古神圣江山,千秋风流英杰,我敬畏、我的华夏村!百年佳梦正圆,百姓宏愿皆还,我欢唱、我盛日良辰!七秩天翻地覆,七情云蒸霞腾,我感佩、我党盖世恩!万里奇迹潮涌,万落捷报雪飞,我放眼、我满目缤纷!九霄星月灿烂,九州城乡辉煌,我自豪、我屹立乾坤!一霸肆意胡为,一球嗤鼻相对,我坚守、我这民族魂!三顾四海浪高,三思六合事急,我牢记、我使命在身!

迎来新中国七十华诞,这位深爱着国家和人民的诗人满腔激情喷薄而出,既高歌“九州城乡辉煌”“百姓宏愿皆还”,又倾吐“我是中国人”的无比自豪和使命担当。这首《中华情》可视作这部诗集的又一首主题歌。诗集中还有不少诗篇通过不同题材的描述,抒写丰富、真挚、深厚的家国情怀。《满腔忧患家国情·飓风》描述“一年屡犯,每度频变”的飓风猖狂作恶:“扫荡街巷,洗劫田园,摧楼夺命千木倾”,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莫大危害,诗人满腔忧患之情奔涌于字里行间。《天堂在人间·游览华西村》与《万古福地·钱桥巡礼》赞美“天下第一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和万古福地——江苏省无锡市钱桥街道物阜人昌、百姓过上胜似天堂的幸福生活。集中另有三首写时代英才的佳作,《中华英杰》缅怀长期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韩培信同志:“峥嵘岁月,拼搏朝暮,铸就了、多少华篇。心系百姓,脚踏实地,正气歌、响彻胸田”;《光辉榜样》追思当代中国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吴仁宝同志:“小村贫困,大众穷苦,忧患盈怀肺欲裂。脚踏厚土,肩负重任,付尽汗水与心血。华西更新,家居依旧,志壮风清云和月”;《艺苑奇才》悼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孝慈:“德厚流光,艺高盖世,满耳中、众口交赞!”这三位英才为铸造江苏的辉煌鞠躬尽瘁,奋斗终生,诗人与他们相知甚深,因而诗中表达的对三位英才敬重、赞美和痛悼的一片至真之情极具动人心魄的力量。集中还有三篇写故里之作,《乡愁·记梦》《故里情·阳春三月故乡行》《童心·遥念儿时友》 ,以灵动之笔叙述苦思家乡、深恋故土、遥念儿时友的情事,写得情真意切,很能扣人心弦。

诗人的人格作为一种审美的主体力量,在诗歌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初著名诗论家叶燮把诗人的胸襟视为作诗的根基:“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2叶燮的话极有见地。所谓“有胸襟”是指诗人具有远大的抱负、非凡的气质、高尚的情操和独特的个性。中国诗歌发展史告诉我们,优秀的诗篇是诗人人格精神的自我写照。“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九歌·山鬼》)、“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这是屈原的胸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乐游园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是杜甫的胸襟。屈原和杜甫的胸襟也就是这两位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中华雅颂》中,充分显示诗人人格魅力的是那首《胸怀·漫步黄海之滨》:

海洋有边,胸怀无疆,此刻我、千载万里。银涛涤空,玉液润世,此刻我、拥天抱地。乌云翻滚,巨鲸来去,此刻我、一笑而已。风烈燕疾,浪狂舟飞,此刻我、满腔浩气! 遥想古圣,更思今模,此刻我、衔感恣意。见功不居,遇过独揽,此刻我、仰贤奋起。助罢别人,乐了自身,此刻我、高情魂系。立足神州,放眼寰球,此刻我、志壮梦丽!

这是诗人面对浩瀚的大海抒写自己拥天抱地的胸怀。正是由于诗人具有如此博大的胸襟和不凡的人格魅力,所以才能随遇而兴,着手成春,创造出那么多富有革命感召力和艺术震撼力的一代新篇来。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就是性格和表现。”3作品的风格美就是作者人格美的艺术表现。中华传统词的风格有“豪放”和“婉约”之分,清代桐城派作家姚鼐将古典美文的风格概括为“阳刚”和“阴柔”两类,“豪放”显“阳刚”之美,“婉约”则显“阴柔”之美。顾浩同志创作八韵体新诗,对诗的风格有着明确的审美追求:“兼爱豪婉,力创雄丽,一派诗风万众前。”(《诗人吟·春日临风感赋》)何谓“雄丽”?依笔者之见,雄者,雄放也,主要表现为气势雄伟,激情奔放,笔力刚健,境界阔大;丽者,瑰丽也,主要指语言华美。他是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来创作新体诗、高扬时代主旋律的,因此,诗集中的多数作品用刚笔描绘神州腾飞的壮丽画卷,抒发振兴中华的豪情壮怀,写得大气包举、境界阔大、音调高亢,词彩瑰丽,主体风格表现出雄伟壮阔、崇高劲挺的阳刚之美,或者说壮美。需要指出的是,诗人“兼爱豪婉”,曾在早些年写的“新古体词”《女冠子·访李清照故居》称美李词:“柔情泉涌,豪兴云崩,落墨皆生花。”《中华雅颂》中无疑多为豪兴云崩的雄丽之作,然也不乏柔情泉涌的婉丽之篇。如表现挚友深情的《情悠悠·和友人重逢》《童心·遥念儿时友》、赞美江苏省省花的《芳菲沁心·茉莉花》等,用的是柔笔,写得缠绵婉转、情韵悠然、语言华美,彰显在读者面前的是那种清新悠远、温婉明丽的阴柔之美,或者说优美。顾浩同志的八韵体新诗是他人格魅力的自然袒露,是腾飞的神州丰富多彩的现实美的艺术反映。无论是豪兴云崩的壮美之作,还是柔情泉涌的优美之篇,一样深受读者青睐。

各种艺术都要具有诗意,诗是最讲究诗意的语言艺术。“黑格尔认为诗是最高的艺术,是一切门类的艺术的共同要素。维柯派美学家克罗齐还认为语言本身就是艺术,美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4顾浩对诗歌创作有着明确的审美追求,他精心淬炼的八韵体新诗让我们获得浓浓的美感享受,原因就在诗人深谙诗歌艺术的创作规律,擅用精美生动的语言和新颖多样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一个个情景交融、能将读者引入想象空间、诗味浓郁的新鲜意境。

王国维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5《中华雅颂》中如王氏所言“有意境”之作多多。如《一张废纸·怒斥所谓南海仲裁案最终裁决》,上段起首述事:“凶虎点火心叵测,狡狼煽风夜不眠,跟屁虫赤膊上阵跳台前”,用极形象的比喻和精准生动的语言活现了那三家合演一出荒诞闹剧的情景。下段笔势轩昂,字字铿锵,先赞强大的国威军威:“谁要我吞下苦果请靠边!”继表捍卫南海疆土的坚强决心:“决不丢泱泱华夏一寸田!”笔者尤赏“祖宗开拓风浪里,世代耕耘云水间”这两句写景述事,对仗精工,意象鲜活,读后油然激起爱我中华家园之情。诗的最后展望南海和平合作的美好愿景,捧出中华儿女的一片赤诚之心,读来真是豁人耳目,沁人心脾。又如《名楼吟·参观岳阳楼》,上段描绘气势宏伟的岳阳楼十分壮丽的人文景观:“金碧辉煌云霞蔚,未进天堂,喜见琼宫。雕栏玉砌仙阶行,……文丽日月耀佳构。”下段抒发诵读千古绝唱的感怀:“身入胜境,意贯长虹。一腔热血高远处,洞庭波涌,肺腑腾龙。物是人非魂永在,把酒讴歌,抒怀凌空。”一篇古文名作何以激起诗人如此情感巨澜?“魂永在”三字点逗了其中消息。“魂”者,崇高之精神也,此处指《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展示的范仲淹那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的家国情怀。

中华传统诗歌美学推重“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味”和“思而得之”。就是说,诗人写出了意境深远的作品,读者只有发挥想象和联想,见出言外的不尽之意,才能尽情玩味诗作的意境之美。《中华雅颂》中不乏意境深远之作。如《抒衷怀·登高观雨感赋》,上段写道:“看青山绿水,素裹烟笼,怎掩我心事万千?大江南北履痕在,深深浅浅,处处踏出诗篇。”其妙处,不仅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且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多少年来,诗人走遍大江南北,所到之处留下了讴歌胜日尧天的华丽诗篇,这是诗句言内之意,一读便明了。因而我们玩味诗句的言外之意时,自会神思联翩,穿越时空,想象出这位肩负重任的诗人当年踏遍大江南北热土,投身于改革开放伟业的种种情景:或赶往田间、车间、校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或率领干群攻克改革难关,奋战在抗灾斗争第一线;或巡视各地,一一考察改革开放给江苏大地带来的巨变……应该说,这位肩负重任的诗人一路走来踏出的履痕本身就是一首首响彻时代主旋律的动人乐章。诗的下段写道:“从来人生无坦途,沧海扬帆,几度风口浪尖。些许蚊蝇嗡嗡叫,嗤鼻一笑,埋头迈步更向前。”这几句用极凝练的语言既写出了人生征途的深切感悟,又显示出不畏征途艰险、蔑视丑类作怪、一往直前的豪迈气概,意境深远,耐人玩味。再如《巡天歌·紫金山巅遐想记》:“携卷紫峰,放眼苍穹,满腔春潮起。日暖万类,月明千古,寥廓互为体。银汉耿耿,时空悠悠,一片青天意。大风奔驰,断云竞渡,都在可测里。众星恨乱,彗帚恐安,上帝铭心际。广宇无疆,征轮有序,横行必自毙。神龙升腾,碧海震荡,九霄吐正气。雷雨点赞,乾坤合奏,瑞雪纷纷地。”此诗写登上紫金山巅,放眼苍穹所见所思所感。诗中时空交错落笔,描绘天地间壮丽景观,境界十分高远阔大。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诗人匠心独具,用拟人手法将日月、星辰、风云、雨雪等自然物人格化,差不多字字写的是天上景,而句句道的是人间情;把对历史的反思、对哲理的感悟、对盛世的讴歌和对未来的憧憬巧妙地熔铸进意象群中,从而使诗境蕴含深厚,余味曲包,读者从中获得丰富的美感享受。

创新是诗歌的生命。他的《秋光赋·写在癸巳金秋时》即是创新的典型:

秋阳艳艳,一照四野换新装,我怀辽旷。秋云片片,一唤芦荻竞飞雪,我感爽朗。秋风阵阵,一送千里五谷香,我心欢畅。秋雁行行,一叫黄花遍地开,我泪盈眶。

秋山红红,一引碧流九回肠,我思今往。秋声悠悠,一唱叶落满庭芳,我意激荡。秋实累累,一惹村笛纷然起,我情潮涨。秋月皎皎,一映瑶图绘明天,我梦雄壮。

自宋玉在《九辩》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浩叹后,悲秋成了古来诗人写秋作品的传统主题。顾浩同志一反其意,将《秋光赋》写成喜秋、醉秋之作。诗写金秋风光,作者在诗的语言运用上匠心独具,巧妙地把嵌字、叠字和排比三种艺术手法组合在一起。先看嵌字:全诗八个诗节,每个诗节三个诗行行首依次嵌上“秋”“一”“我”三字。如此嵌字,便于如电影中特写镜头那样将眼前的典型秋光一一逼真状写,把“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的种种情境如实抒写,因而全诗洋溢着浓浓的画意诗情。再看叠字:一个诗节描写一种秋景,总用叠字形容,如“秋阳艳艳”“秋云片片”等。这些叠字的恰当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既使状写的秋光意象更为鲜活,又使诗的声韵更加和谐动听。最后看排比:全诗八个诗节,每个诗节都按四七四式安排,加上每个诗节三个诗行都依次由所嵌的“秋”“一”“我”开头,描写秋日风光和“我”的审美心理反映,这样自然形成诗节的排比。如此运用诗节的排比,一使状写的众多秋光意象鲜活生动,一气呈现,给读者以美不胜收之感;二助诗人的喜秋、醉秋之情淋漓酣畅地倾吐,使诗篇极具感人的力量;三让诗作诵读起来音调婉转动听,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

从2009年1月开始,顾浩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非凡气魄,在探索中国特色新诗体的道路上攻坚克难,大胆实践,终于在参考中华传统的诗歌体式和吸收自由体新诗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望今制奇,独创了“金陵八韵”新诗体。且不论这种新诗体在诗人笔下很好地服务于诗歌内容的表达,就诗歌的形式美而言,这种新诗体式本身自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八韵体新诗给读者带来诗歌形式美的享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参差对称的格式

展诵八韵体新诗,其独特的格式首先让我们获得视觉上的新鲜美感 。

先看句式、诗行与诗节。中华传统诗歌的句式有齐言(每句字数相同)和杂言(每句字数不一)的两类,前者如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等,后者如古体诗中的杂言诗、词、曲等。八韵体诗的句式不一,从三字句到十字句都有。一句诗为一个诗行,三个诗行构成一个诗节。各诗行的字数没有严格限定,其构成诗节的格式多种多样,以四四七式为主,其他如三三八式、四四六式、五五七式、六六九式、七四四式、七七十式、八五四式等,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灵活使用。再看诗段与韵位。八韵体诗由四个诗节构成一个诗段,每篇分上、下两个诗段。每个诗节的第三行押脚韵,上、下段各押四韵,全诗共押八韵。请读《奔马图·恭贺甲午年新春佳节》:

双目远望,四蹄高扬,兴冲冲、鼻腾霞烟。衷怀殷切,铁肩沉重,神奕奕、勇往直前。风侵雨袭,虎啸狼嚎,气昂昂、浩然惊天。越山涉水,忍饥受寒,乐淘淘、艰苦弥坚! 爱老护幼,扶弱助困,情浓浓、一路诗篇。万头同心,千里协力,意绵绵、共着先鞭。敢弃旧道,智开新途,雄赳赳、傲立坤乾。欢语声中,胜日世间,梦悠悠、不辱华年!

从诗歌形式美的角度审视,如果说齐言的古典诗歌给读者以整齐一律的视觉美感,那么此诗每个诗节以四四七式构成,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首先是诗行的参差错落之美。再察此诗,全篇24个诗行,上段和下段各12个诗行、四个诗节,每个诗节都以四四七式构成;上段和下段字数相同,各60字;均在每个诗节的第三行押上脚韵,全篇共押八韵,上段和下段各押四韵。我们知道,“把彼此不一致的定性结合为一致的形式”6,就显示出平衡对称之美。八韵体诗句式长短不一,诗行构成诗节的格式多种多样,诗人按照诗歌形式美的创造规律,将诗行分为上、下两段,通过诗行、诗节、韵位的有序排列,使上、下两段各诗节的构成方式一一对应。这样构建的全诗格式,能在长短不齐中见出整齐一致,让读者产生参差对称的视觉美感。

(二)和谐铿锵的韵律

黑格尔有言:“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辞藻还更重要。”7诵读八韵体诗,其和谐铿锵的韵律真让我们获得听觉上的芬芳美感。

先说押韵。中国的古典诗歌绝大多数是押韵的,国人的审美习惯也是喜爱有韵的诗歌。一首诗作,同一韵部的字在同一位置上反复出现,使全诗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诵读和吟唱起来能充分地表现出诗歌这种体式所特有的回环流畅、铿锵悦耳的音乐美,从而唤起读者和听众听觉的快感和情感的共鸣。顾浩深知押韵在诗歌的创作、欣赏和传播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将努力探索的新诗体用“八韵”来命名,足见诗人对押韵有多么重视。八韵体诗押韵的特色,主要有三点。一是押普通话今韵。中华古典诗词用古代汉语写成,自然押的是古韵。由于时代的变迁,古今语音有许多发生了变化,今人写作新诗,大可不必遵循旧规押“平水”旧韵。八韵体新诗就是依当代韵书《中华新韵》选声下字,每一首都精准地押普通话今韵。这样做,对诗人而言,方便选声下字,易写出韵律谐美的诗篇;对读者而言,易诵易记,可充分领略诗篇和谐悦耳的韵律之美。二是篇押八韵。顾名思义,“金陵八韵体”诗,全篇不多不少押八个韵。这八个韵的位置是限定的,上文已述。诗的韵是审美心理的落脚点。我们赏读八韵体诗,分外感到那疏密合度的八个韵脚,犹如疾徐有致的鼓点,音调铿锵,节奏鲜明,很能唤起听觉的美感和情感的共鸣。需要指出,八韵体诗篇押八韵,也有少数例外。如《千秋壮举·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一张废纸·怒斥所谓南海仲裁案最终裁决》《共产党颂·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而作》等七七十式诗作,全篇共192字,作者考虑到诗句字数增加较多,于是在每一诗节的第二行也押一个韵,这样全诗共增八韵。三是韵式多样。如果说八韵体诗对押韵的数目和位置的限定较严,那么它的用韵方式则灵活多样。多数诗用平韵或仄韵一韵到底格,前者如《江苏颂·为江苏十年辉煌十年而作》中的“煌”“锵”“光”“章”“康”“行”“霜”“方”,后者如《壮怀激烈·参观黄河蒲津渡遗址感赋》中的“概”“迈”“采”“慨”“湃”“海”“外”“爱”。部分诗是平韵和仄韵灵活运用的多种格式:有的用同一韵部的平仄韵通押格,如《登月颂·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中,平韵“轮”“魂”“存”“坤”“人”“昏”同仄韵“问”“恨”相押;有的用同一韵部的平仄韵转换格,如《书香千年·参观岳麓书院》中,上段押仄韵“院”“卷”“愿”“倦”,下段换押平韵“圆”“喧”“渊”“悬”;有的用同一韵部的平仄韵交错相押格,如《战病魔·祝友人康复》中的“初”“度”“呼”“树”“呼”“雾”“舒”“路”。放宽韵式的要求,创作时“因情立格”,灵活用韵,这既有助于诗人更好地抒情达意,又给读者增添了声韵变化生新带来的听觉美感。

再说平仄。平仄有规律地安排,是增强节奏感、表现诗歌韵律美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华古典诗歌中的近体诗、词和曲对平仄的安排有严格的规定,当代人写作旧体诗词自然得遵循老规矩调平仄。创作新体诗是否要讲究新的平仄律?笔者认为,这是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解决好的一个问题。顾浩早在创作“新古体词”时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一首词,既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又有精美的词句,还有抑扬顿挫的节奏,三美皆备,读起来就会感到美不胜收。但是,历数古今词坛佳作,其创作者和欣赏者并没有把平仄律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有不少传世之作,并不是一字不差地遵照了平仄律的。因此,我在填词过程中,自我放宽了平仄要求,尽最大努力写得朗朗上口,让人读起来感到酣畅淋漓。”8这就是说,他填“新古体词”,讲平仄,但放宽了对平仄的要求。后来创作八韵体新诗,也是这样安排平仄的。例如《芳菲沁心·茉莉花》共24行,其中有13行(上段的第1、4、5、7、8、9、10、11行和下段的第2、4、5、7、10行)节奏点上字的平仄完全相间,其余诗行节奏点上字的平仄并不完全相间或不相间。八韵体诗各篇的平仄安排不尽相同,总体情况就是,多数诗行节奏点上字的平仄相间,少数诗行节奏点上字的平仄不完全相间或不相间。无论哪种情况,创作时选声下字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出于表情达意的自然需要。从诗歌声律的角度考察,诗人追求的当是那种口吻调利、和谐自然的音节之美。

最后说双声、叠韵和叠音。诗歌的韵律应该包括由双声、叠韵和叠音等构成音步节奏的声韵之律。所谓“双声”,就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两个字的韵母(韵腹和韵尾)相同;“叠音”,就是同一个音节的重叠。三者都是利用双音节音步中同音素与异音素有规律交替出现构成声韵律音步节奏的。双声、叠韵和叠音在中华古典诗词中屡屡见到,而在八韵体新诗的创作中,这一传统的诗歌语言艺术常被诗人娴熟地巧妙运用。比如《抒衷怀·登高观雨感赋》中,用的双声词有“坦途”“些许”;叠韵词有“万千”“肝胆”“翻天”;叠音词有“潇潇”“绵绵”“深深”“浅浅”“嗡嗡”“耿耿”。有些诗在全篇每个诗节的末行收梢处用上叠音词,如《芳菲沁心·茉莉花》:“偶然一识情绵绵”“梦里一见两恋恋”“扬眉一舞意翩翩”“赞歌一唱忘件件”“席地一坐诗篇篇”“柔肠一牵沉甸甸”“举杯一饮思千千”“开怀一笑海浅浅”。更为新奇的是《漫游乐·游览高淳国际慢城》:

漫游慢城不见城,弯弯曲曲,高高低低。一登青山满目山,重重叠叠,即即离离。缓步西坡又东坡,花花绿绿,依依呢呢。喜立峰头望村头,星星户户,塘塘溪溪。

欢别噪声听鸟声,群群阵阵,唱唱啼啼。悠然眼宽心更宽,清清新新,了了叽叽。屡入诗境进仙境,逛逛停停,句句题题。最爱合家聚农家,杯杯盘盘,笑笑嘻嘻。

此篇的诗节构成为七四四式,每个诗节的首行第四个字和第七个字为同一音节的重复;其余诗行均为四字句,每句都由两个叠音词按AABB式重叠而成。诗中双声、叠韵和叠音的巧妙运用,一方面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诗的意象生动鲜活;另一方面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诗的声韵更加铿锵和谐、婉转动听。

(三)工整精妙的对仗

对仗是中华古典格律诗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读《中华雅颂》,我们发现,讲究对仗是金陵八韵新诗体式上的一个显著特点。近百首诗作,无一篇不用对仗,凡诗节中上下两诗行字数相同的都用对仗。有时上下两诗行字数不同,看似不相对,其实对仗。如“任障碍重重,烟雾团团”(《大义凛然·想起耀邦当年平反冤假错案时》),上句首字“任”为领句字,领本句的“障碍重重”及下句“烟雾团团”;诵读时“任”字单独一顿,下面的“障碍重重”与“烟雾团团”显然对得很工整。再如“更觉报恩山重,复仇芥轻”(《怀圣歌·参观山西关帝庙抒怀》),上句“更觉”二字也为领句字,领起的“报恩山重”与“复仇芥轻”对得也很工整。工整精妙的对仗尽显诗人炼字的精雕细刻之功。如《共产党颂·为党的十九大而作》起首两句“北斗七星耀眼明,南湖一舟吃水深”,在这个对仗中,既巧嵌“七”“一”两字,揭示歌颂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旨意,又妙用比喻,上句喻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下句喻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重大的历史使命。再如《天堂在人间·游览华西村》:

一到华西,三魂七魄羽化,五脏六腑飞霞。攀上高塔,龙湖瑶溪圣水,虹桥回廊仙槎。驾鹰翱翔,彩楼宝殿堆绣,凯歌曼舞喧哗。游万米长城,风雨雪眼际,日月星天涯。

登门入室,祖孙四代同堂,男女八口共茶。追梦寻根,富裕艰难相伴,欢乐忧患交加。笑指碧空,金阙琼宫哪里,玉帝姮娥谁呀?怎及得世间,福喜寿村落,精气神人家!

这是一首广受好评的佳作。诗的上下两段各有三个由六字句构成的对仗和一个由五字句构成的对仗。每个对仗的字字句句都雕刻得极为精粹凝练,尤其是上下段最后的两个五字句对仗“风雨雪眼际,日月星天涯”与“福喜寿村落,精气神人家”,每句均为省略了谓语的不完全句,言虽简而意甚丰。《中华雅颂》中创作了那么多工整精妙的对仗,不仅形式上给诗篇增添了结构对称的视觉美感和节奏鲜明的听觉美感,而且在内容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一个个丰富而鲜活的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激起读者的赏读兴趣,使之在想象和联想中走进优美的意境。

注释:

1 8 顾浩:《胜日乐章·前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3、1—2页。

2 叶燮:《原诗·内篇(上)》,《中国历代文论选》(第3册),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40页。

3 [法]罗丹口述、葛塞尔记《罗丹艺术论》,沈琪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62页。

4 朱光潜:《谈美书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10页。

5 王国维:《元剧之文章》,《中国历代文论选》(第4册),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9页。

6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74页。

7 [德]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8、69页。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期责编:钟 媛]

[网络编辑:陈泽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