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住面包车的女人》:一部兼顾阅读趣味与现实意义的作品
来源:十月杂志(微信公众号) | 丁丽阳   2025年03月03日10:12

阿兰·贝内特(Alan Bennett)是英国文学与戏剧界的传奇人物,以其犀利的社会观察和独特的英式幽默著称。从上世纪60年代因讽刺喜剧《边缘之外》一举成名后,他在戏剧、电影、188体育官方ios等多个领域卓有成就,将众多行业顶级权威奖项收入囊中。

作为写作者,贝内特极其擅长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发现微小的细节,以诙谐而不失温情的文字传递给读者。《住面包车的女人》(The Lady in the Van)是他最著名的一部半自传体非虚构作品,撷自他真实人生中跨度长达十五年的记录——1974年,一位年迈女性将破旧的面包车停在贝内特伦敦卡姆登镇的家门口,一停就是十五年。贝内特将这段经历先后改写成188体育官方ios、广播剧、舞台剧乃至电影,获得好评无数。它不仅记录了一段非比寻常的“邻居”关系,更透过一个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折射出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社会变迁以及人性的复杂状态,体现了作者跨媒介叙事的出众能力。

本书篇幅虽短,却充分展现了主人公谢泼德小姐这个极复杂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同时存在许多深刻的内在矛盾。出身中产阶级的见习修女与钢琴手身份与后来的流浪生活形成强烈反差;她固守某些优雅的动作和习惯,却又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她在对话中总展现出惊人的聪敏,但却时常陷入偏执和幻想。这种身份的断裂感和行为的矛盾性正是她性格的核心特征。通过对这一形象的深入观察,能窥见作者对人性、社会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谢泼德小姐性格多面,既是社会边缘化的象征,又充满个体的特点。她古怪又倔强,在日常生活中“不择手段”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与体面,在与作者的对话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她对自己保持着某种骄傲,比如拒绝接受他人怜悯式的帮助,但同时她的脆弱也显而易见——破旧的面包车、不容乐观的健康与卫生状况、在社会生活中的窘境……早年经历的一起车祸导致她终身背负良心谴责,她对警察和行政部门的恐惧、对忏悔的执着都源于这一心理创伤,由此她建构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保持高傲来维护自尊,用疏离感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同时又借助宗教信仰寻求内心的慰藉。

谢泼德小姐的故事发生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这一背景赋予她的形象更深层的社会意义,她的人生遭际与结局也成了撒切尔经济政策下社会福利制度衰退的生动注脚。撒切尔主义强调个人奋斗、推崇市场经济,导致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谢泼德小姐这类社会边缘群体生活条件渐趋恶化。在书中她多次提及撒切尔夫人,两者也恰恰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展现了精英阶层强势女性的成功形象,另一个则代表着被社会遗忘的个体,展示着撒切尔理念的局限。

撒切尔主义所提倡的个人主义成功神话在谢泼德小姐身上完全没有兑现。她的倔强、抗拒与固执,是对当时英国经济政策的无声抗议,她无法融入提倡个人成功的主流社会体系,只能选择自我隔绝。当护工送来衣物时,她态度明确,只接受自己真正想要的物品。看似挑剔,实则是她在极度受限的环境中对自主权的珍视。她固执地用黄色油漆粉刷自己的每辆面包车,不仅是为了维护居所,更是在向外界宣示这片私人空间的不可侵犯,以及自己的掌控权。她甚至会用废弃材料自制帽子和衣服,除了节约开支,也能通过这种“创造”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表达,这是很多普通的流浪者所做不到的。

谢泼德小姐的思想与政治观点混乱不堪,但她的经历和言辞堪称一个窗口,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普通个体在时代洪流中遭受的一切。作者借此含蓄地批评了当时英国社会两极化的境况,向读者展现了社会不平等与政策冷漠的后果。

作者对谢泼德小姐的情感极其复杂。站在知识分子立场上,他对她的人生遭遇充满同情,但作为被频频打扰的苦主,他又时常生气与不耐。矛盾的情感体验在作品中反复出现,形成令人印象深刻的情感张力。由此产生的若即若离的态度同样体现在行文方式上:他详细记录谢泼德小姐的言行,却又保持着克制的距离。从最初的邻里善意,到逐渐形成的责任感;从个人对道德的自我审视,到对社会不公的反思。更有甚者,在谢泼德小姐去世后他收拾遗物时,发现自己的母亲与她持有相似的生活物品,有相同的囤积习惯——改编电影中对作者母亲的呈现篇幅更多,而本书里却只有这一个细节。仅此一处却深意十足,作者意识到自己照顾谢泼德小姐的动机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对母亲关怀的延伸。他对谢泼德小姐的收留不仅体现了个人价值观,也成为他思考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接入点。谢泼德小姐既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镜子”,通过她,他看到了自己(及所处阶级)的道德边界、还有社会的复杂现实。

作品以英式幽默为基调,将严肃的社会问题和个人困境融入轻松的叙事中,最后的收束又温情款款。这种表达方式缓解了主题的沉重,令作品更加可读。虽然基于真实故事,但贝内特并未拘泥于纪实写作,而是通过文学手法进行再创造,日记体为主的形式超越了简单的传记文学范畴。他对细节的把握极为精准,通过谢泼德小姐的日常行为、语言特征、穿着打扮等微小的细节与片段,逐步组建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在正文与后记中,贝内特一方面是冷静的观察者,一方面又是事件的亲历者,这种叙事策略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也为读者提供了多角度观察的可能性。

书中新月街的“中产阶层化”真实反映了英国20世纪末的城市化过程与阶级变迁,更为谢泼德的个人遭遇提供了社会背景。它揭示了社会发展和弱势群体生活质量之间的矛盾关系,也体现了贝内特对社会冷漠与不公的批判。这种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有力的隐喻,使作品更具社会深度和文学价值。

《住面包车的女人》不仅仅是一部回忆录,在单纯的个人故事之外,它也是一部关于人性、尊严和社会责任的时代寓言。无论处于怎样的境遇,所有人都渴望保持自己的尊严和选择权。它也引发我们思考:在推崇效率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容纳与众不同的生存方式?在强调个人奋斗的社会里,我们该如何对待那些难以自助的人?

贝内特在这部短小但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中,既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也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制度、自我与他者的微妙关系。这使得《住面包车的女人》成为了一部兼顾阅读趣味与现实意义的作品,真实又充满戏剧性的叙事获得了读者、观众、影迷跨越时空的广泛共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