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离大家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 两会特写
两会特写
春风又至盛会时,目光汇聚人民大会堂。2025年全国两会如约而至,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文艺是时代精神的镜像,文化是民族灵魂的灯塔。今年两会,从公共文化服务到全民阅读推广,从乡村文化振兴到数字文化发展,文化强国建设的每一个篇章,都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关切与思考。他们带来创作一线的声音和基层履职的故事,关注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和文化惠民工程,聚焦人工智能和新传播格局对文化、文学发展的影响,为文学高质量发展和文艺事业繁荣建言献策。
中国作家网特别推出两会专题报道,与广大读者一起,记录时代的文化足迹,见证文学的责任担当。
“政协离大家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
3月3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
当天中午,离入场安检时间尚有半小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和海外媒体记者就已早早排队等候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距离会议开始前半小时,发布厅里已经“站无虚席”。各路拿着“长枪短炮”和手机、录音笔的记者挤满了会场的每个角落。连日来,初春的北京已悄然回暖,会场里热烈的气氛更增添了融融暖意,不少第一次“上会”的媒体记者都不由强烈地感受到,“盛会的气息一下子扑面而来”。
离开场还有几分钟,随着会场一角新闻直播的开始,会议进入开始倒计时。人声鼎沸的发布厅逐渐安静下来,相机清脆的快门声此起彼伏。直到3点整,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步入会场,人头攒动的发布厅立刻被掌声和无数高高举起的镜头包围。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过去的一年里,人民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在各项工作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吸引了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今年共有近3000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本次大会,其中外媒记者比往年增加100多人。发布会上,刘结一对中外记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会期及开幕后的主要议程和活动安排。今年除了举办3场“委员通道”外,各委员驻地也都安排了采访间,全国政协官网的新闻中心也将帮助中外记者更好地通过现场、网络、视频、电话采访等多种方式报道政协大会。
作为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迎来的首次全国两会,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今年记者们普遍特别关注的话题。在刚过去的春节长假,国潮涌动,年味、文化味十足,刘结一谈到,电影票房、观影人次双双破纪录;传统文化与高新科技跨界融合,爆款迭出;过境免签政策带火“中国游”,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50%,创下历史新高,住民宿、穿汉服、逛庙会、吃饺子……沉浸式感受中国文化、“打卡”中国年俗成为时尚,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他表示,过去一年全国政协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作为,为文化强国建设广集良策、广聚共识,未来还将继续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助力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而努力。
发布上,刘结一共回答了10位中外记者的提问,围绕委员履职建言与政协自身建设等主要工作,围绕中国经济、文化、改革开放、民生、粤港澳建设、“三农”工作等全国政协历来履职的重点方向,以及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绿色低碳发展等全国政协议政建言的重要着力点,以充满温度与情感、接地气又形象有力的语言进行了总结与回答,体现出一年来全国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在当好党的政策宣传者、群众利益的维护者、社会和谐的促进者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如谈到完善高龄老人助餐体系时,表示要以“一碗热汤的温度”,让“夕阳红”老年友好型社会更具暖度;谈到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认为以共情之心为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康复、教育、托养照护、无障碍服务等建言,生动展现了全国政协在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紧盯“急难愁盼”,真情服务群众方面的努力,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政协离大家很近,委员就在身边”。